第537章 争夺海权(2 / 2)

加入书签

譬如,中国西南边境有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还有澜沧江、雅鲁藏布江这样的大江大河。这种难以逾越的自然阻碍,决定了传统中国在西南地区扩张的极限,也决定了传统中国在西南地区的边界。

但海上就不一样了。地球四分之三的表面都是海洋,即便经过了大航海时代,世界上还有许多无主或半无主的土地,值得帝国开拓殖民。

当前,帝国大力经营中南半岛,先后征服交趾、柬埔寨、老挝,又将在这三国设置行省。

中南半岛再往南,越过大洋,有爪哇、吕宋、婆罗洲等大岛,由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弱国控制。华人大量移民以上各岛,帝国亦在当地扶植了华人同盟会。

可以预想的是,一旦帝国统一了中国,消灭了北方的满清,必将大力经营南洋。帝国的扩张,将着重于海上,而非陆上。

帝国获得阿拉斯加以后,可将海权拓展到北太平洋,并与外东北连成一气。

(二)自然构造。特别是海岸线,是帝国通向海洋的便利通道。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具备很大的海洋潜力。

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内陆,奔腾数干里流向海洋,既养活了沿岸数以亿计的百姓,也沟通了内陆与海洋,促进了帝国内陆与沿海的融合。

举其大者,有长江、黄河、钱塘江、珠江、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淮河等。而中国的周围,除了俄国之外,其余都是小国,边界大多险要,易守难攻。

如此优越的地缘条件,理应积极进取,主动开放通商,从陆上迈向海外。只要帝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海上来往,帝国海外贸易、航运、海军、造船等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三)国土范围。帝国争夺海权,同样不能忽视陆地。帝国的领土面积要足够大,海岸线要足够绵长,才能为争夺海权提供足够的纵深。这就意味着,帝国必须推翻满清,接收满清在陆上的一切领土,甚至有所拓展。

除此之外,帝国还要大力建设一批港口,为拓展海权提供必要支撑。

譬如上海、宁波、杭州、福州、厦门、广州、西贡、河内、河仙等沿海城市,地理条件优越,都应由政府出面,主导建设港口。

(四)人口。人口亦是影响海权的重要因素,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尤其是可以构成海上力量的人口,包括水手、海军官兵及生产海军物资的人员。

就当前而言,中国的人口并不少,但受教育程度太低,文盲率太高。帝国正在大力普及教育,希望通过一代人的时间,大幅度提高国人的受教育水平。

为争夺海权,就要大力加强海军教育,包括民用水手的教育。《国防动员法》中亦有规定,民用船只的水手,在战时负有参加海军的义务。

(五)民族性格。中华民族是一个勤苦吃苦、灵活坚韧的民族。尽管满清实施海禁,仍有大量的广东人、福建人,冒险来到海外,在海外开拓了许多事业。

其中的佼佼者,如兰芳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共和国,郑信在暹罗建立了吞武里王朝,鄚玖在河仙镇割据一方……

因此,只要帝国组织得力,就能把四亿中国人凝聚成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具备发展工商业、实施海上贸易和在海外建立殖民地的能力。

(六)国家机器。国家机器包括皇室、政府、军队、议会、法院等多种职能机构。杨烜认为,所有国家机器都应当了解海洋的重要性,认清海权的重要意义,竭尽全力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这支海军必须是一支远洋海军,具备远洋航行、远洋作战、保护航道的能力。

海军建设耗资巨大。帝国将实施烟酒专卖制度,提高烟酒税,作为海军建设经费。

国家层面,将成立一个新的烟酒公卖总局,隶属于皇室。县级以上政府,成立烟酒专卖局,归帝国烟酒公卖总局垂直管理。所得烟酒税归入内帑,由皇室支配。

杨烜将使用这笔经费,着重加强海军建设。他亦将以身作则,从内帑中节省经费,充实海军经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