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国语(1 / 2)

加入书签

河仙中学举行国语比赛。所谓国语,即中华帝国的官话。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方言众多。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便注重统一官话,以实现全国范围的、无障碍的沟通交流。

早在汉代时,朝廷就规范了标准语,称之为“正音”、“雅言”、“通语”。这种标准语以“洛语”为基础,而“洛语”则承袭自先秦时代的雅言。

西晋同样以洛语为官话。永嘉之乱后,洛阳倾覆,东晋迁都建康(南京)。洛阳雅音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隋朝统一中国后,编著《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唐韵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音,这是当时洛阳太学里教学采用的标准读书音。

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仍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

元朝幅员之广,民族之多,为历朝之最。由于汉人人口最多,文化最为发达,元朝将汉语定为域内共同语言,称为“天下通语”。

元朝汉语标准音,仍然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汴洛音。

明太祖出于江淮,以南京为首都,认为中原雅音为汉语正统。而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更加纯正。因此,明朝官话改以南京话为基础,南京音为明朝标准汉语语音。

南京音影响很大。长久以来,南京音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备受推崇。从明初开始,到清朝雍正时期,南京音都是中国官话。

当时中国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汉语成为东亚各国的官方语言。南京音也飘洋过海,进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

至今,朝鲜语、日语、越语中,都夹杂着大量的汉字,读音中亦夹杂着大量的南京音。

以上各朝的官话,都可称为古汉语。古汉语远比现在的普通话复杂,声调更多,还有入音等特征。

现代的闽南话、粤语、客家话中,还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发音。至今,闽南语有七个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还有六种辅音韵尾。

现代普通话早已失去了入音,闽南话、粤语、客家话中,仍然保留着入音字。日语中的促音,实际上也来源于古汉语中的入音。

古汉语发音复杂,艰涩难学,实际上并不利于普及。

譬如说,明清两代皆实行官员回避制度。明代规定较严,实行南人北官、北人南官的官员任职规定,即南方人在北方做官,北方人到南方做官。

由于南京音复杂难学,实际上只通行于官场和上流社会,普通老百姓根本就学不会。

当时地方官员审议案件,处理老百姓的纠纷,根本就听不懂当地的方言,每遇诉讼,必须安排胥吏从中翻译。这就为胥吏把持地方、欺上瞒下,提供了可乘之机。

元朝、满清以异族统治中国,蒙古人、满人也学不会这种复杂的语言。实际上,自从南北朝起,汉语发音就向着简单化的趋势发展。

到了清朝雍正时期,雍正皇帝事必躬亲,难以忍受广东、福建人的方言。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下了一道著名的圣旨,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