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千里孤坟(2 / 2)

加入书签

“程卿,你所说的是?”

赵扩一时还真没想起来,是谁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让老程珌来推崇。

御史台那也是朝廷一个重要的衙门,而且经过史弥远这么多年的经营,一般的人还真未必能弹弄得了。

“官家,您难道忘记了卫泾卫清叔了吗?”

卫泾字清叔,号后乐居士、西园居士,嘉兴华亭人,徙居平江昆山,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一,状元,与朱熹友善。

宁宗开禧初,累迁御史中丞。

三年,参与谋诛韩侘胃,除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为丞相史弥远忌,罢知潭州。

“卫清叔?朕记得他似乎比朕还要年长十岁吧,现在还能出来做事吗?”

卫泾也是当年朝中的一方大老,曾经署理过吏部,正是在薛极之前的吏部尚书,也是史弥远之前的御史中丞。

却被史弥远一系排挤出了朝堂,这些年一直在地方做知州,好像还换了好几处,赵扩都记不得他最后的去处了。

“官家有所不知,这个卫老头去年就上了折子请辞了,现在就住在西湖旁边他大儿子的宅子里,每天读读书、写写诗,最近还出了一本‘后乐集’。”

“老臣半年前还曾经去拜访过他,卫老身体倍棒,去御史台折腾个三年五载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说到卫泾,程珌也尊敬的很,曾经也算是提携过自己,而且都是跟史弥远不对付的人。

只是卫泾为人过于方正,不像程珌这样的世故圆滑,才被人排挤成功。

“好,那明日朕就亲自走一趟卫府,求也要求卫清叔出山助默儿一臂之力!”

赵扩也知道,这位卫泾心里也一定有怨气,毕竟当年人家遭排挤的时候,正是自己“不作为”的时候,才让史弥远一手遮天。

现在,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铺路,就算舍了这张老脸,也在所不惜。

赵扩也清楚,如今这卫泾他们志在必得,那就不能简单下个旨意过去。

都六十五岁的人了,又是有风骨的文人,真来个抗旨不尊,别看自己是官家,也拿那老爷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转过来的第二天,是至关重要的一天。

赵扩和郭默这对父子,分别出马拿下了两位贤才。

一位就是已经致仕的,前任吏部尚书卫泾;另一位当然是自己送上门的,现任吏部尚书薛极。

没有人知道,这一对父子说服对方的细节。

但是,这两人不约而同地,都使用了最简单粗暴的一招——表明郭默的真实身份。

郭默更是夸张,直接当面将薛极类比成,三国时期贾诩贾文和那般的人物。

大谈了一番谋士的五种境界——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让老薛极顿生知己之感。

又顺手为老薛极诊治了一番肺疾,老薛极的病要想根除很难,但是想抑制住不发作,缓解一下那股难受劲儿,对郭默而言却是轻而易举的事。

再将自己真实身份透露给薛极时,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薛极这种人,未必真的就忠诚于谁,他所追求的只是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赵扩给不了他,他就投向了史弥远。

现在,赵扩要励精图治,而人家的亲儿子,更是个雄才伟略之人。

两相对比之下,如何抉择,答桉不是很明显的吗?

“殿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老臣希望殿下能够让史相寿终正寝。”

犹豫了一下,薛极还是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

“哈哈哈——薛尚书言重了,郭默亦非嗜杀之人,无论如何史相当年也算是给了官家莫大的助力,于公于私都会让他善终的。”

“不过,史相把持朝纲多年,党羽众多且良莠不齐,给大宋和百姓造成了诸多伤害,我希望薛尚书能全力助我,以弥补这些年来的过失。”

这话就是在敲打薛极了。

两天之后,官家赵扩发布了两项任命。

“擢卫泾为御史中丞,署理御史台日常事务。”

“原燕王府长史赵汝述,改任为燕王府左长史,令吏部尚书薛极,兼任燕王府右长史。”

这又是两粒重磅炸弹,使得临安的朝野再次震荡起来。

“为什么?父皇为何如此对我?他郭默算是个什么东西?我才是大宋的太子殿下啊——”

太子赵竑,将寝殿里能砸的东西,全部砸了个稀巴烂,两个跑得慢的小太监,也被他狠狠地踹了两脚。

“为什么?你们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哈哈,说老夫年迈,要给年轻人让路?可是新任的御史中丞卫泾,比老夫还要长五岁啊——”

“薛极?好你个薛极,攀上高枝了?燕王府右长史,哈哈——”

想不通的不仅仅有太子赵竑,还有枢密院使史弥远。

只是他到底为相多年,长期掌控全局养成的气度,还不至于像太子赵竑那样崩溃的歇斯底里。

薛极有什么样的能耐,史弥远心知肚明,薛极有什么样的抱负,他更是一清二楚。

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薛极这样的做法有些不解。

可惜,没有人会给他解惑,索性给官家上了个折子,一边待在府中“养病”,一边思索着下一步的对策。

当然,史弥远也不只是不顺心的事情,眼前就有一桩让他喜忧参半的事,或者说是一个人。

那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义女回来了。

离家出走快三年的时间,再次回到史府,李莫愁莫名地感到有些不适应。

地方还是以前那个地方,熟悉的人却没剩下几个。

李莫愁的归来,史弥远当然是高兴的,之所以说喜忧参半,是因为李莫愁这身女冠的装束。

而更让他琢磨不定的是,前些日子从北方传回来的一则消息。

成吉思汗铁木真,在中都城举行的“天下英雄大会”,闹得全天下纷纷扬扬的,大宋境内也不可能不知道。

尤其是擂台上最后的精彩,“武林三美”俏黄蓉、冷莫愁、飒慕容的名头,也随之传遍天下。

“那么,莫愁这丫头,现在到底跟这个郭默是什么关系呢?”

两年多前,史弥远就能看出来,自己的义女李莫愁,对当时只是“敦武军”都统制的郭默,产生了情愫。

现在呢,这丫头竟然又跟郭默的妻子,结为了金兰姐妹,这中间还会有别的关系吗?

原本想踏踏实实在临安待上半年的郭默,仅仅在阔气的燕王府住了一个多月,就再也待不下去了。

想想老爷子赵扩,整年都待在皇宫里,郭默都替他难受。

勉强过了腊月十五,眼看再有半个月就是新年了,郭默派人将程珌、薛极、卫泾和四师傅“南山樵子”南希仁,都召到了燕王府。

在“摘星楼”的二楼,设下一桌酒宴,款待四人。

“殿下,无功不受禄,您闲着没事请我们四人来此,不会就为了吃顿饭吧?”

别人都还一本正经的,就连郭默的四师傅,在外人面前也要把徒弟当王爷来对待,单单就是这个老程珌特殊。

他刚说完话,就遭到了卫泾的白眼。

这卫老头,的确是老古板一个,而且越老越古板。

“程司马,请注意你的言辞,这是在跟大宋燕王殿下说话,更是将来的......”

众人也不敢乐,都老老实实地听从卫老爷子的训示。

“是这样的,眼看年关将至,我家老太君想见见两个孙子、孙女了,他们生下来,也还没有见过祖母呢。”

“就想趁着过年的机会,一起到‘桃花岛’上去,本王也一年半没回去了。”

“另外,上次临安城外有些被大雪压坏房子的灾民,也不知事后处理的怎么样了。虽然本王捐了些钱和物,还是不放心就想顺道过去看看。”

郭默对这几个人,也就没隐瞒自己的行踪和想法。

大家都听明白了,合着是一个多月的功夫,燕王府和御史台的事情,都捋顺上正轨了,咱们这位爷又想要熘出去了。

“殿下仁孝之心,臣等钦佩之至,爱护百姓之心,更是天下臣民之表率。殿下尽可率性而为,燕王府、御史台有臣等在,定不让殿下分心。”

你看,人家卫泾虽然古板,这话说的就冠冕堂皇,处处在维护郭默燕王的形象。

“卫中丞谬赞了,此次出行不想惊扰地方,就不带燕王府的护卫了。另外,本王希望我出行的消息尽量不要外泄。”

“就当作还待在燕王府里,你们四位如果方便,就时常来燕王府碰个面,交换一下意见或消息,让外人感到本王尚在王府的样子。”

“至于官家那里,本王自会上道折子告知。燕王府的事情,就拜托薛长史和程司马了,而御史台内,大小事务卫中丞可全权处理。”

临了,郭默一人给封了五千两银票,算是过节费。

俗话说,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何况他还只是一个燕王。

老卫泾开始死活不愿意要,后来逼得郭默没招了,硬是拽了一个新名词“养廉银子”,才把卫老爷子给打发了。

没想到,这一个词又赢得了几位的一再赞叹,“殿下才学真乃天授乎”?

腊月十六,临安城的东城门一开,就从城里出来了两辆普普通通的马车。

娘亲李萍、大嫂华筝、张婷和小郭平乘坐了一辆,郭默和黄蓉带着小哈吉乘坐了一辆。

担心被人认出来,郭默才选择了坐马车出行。

一个护卫都没带,“黑风双煞”夫妇直接化身成了两名马车夫,众人先取道牛家村。

“祖母,牛家村就是您原来住的地方吗?”

过了年,就要六岁的郭平,身材长得比当年的郭靖还要结实。

性格虽然随了郭靖,但两只眼睛却越长越像华筝,忠厚的性格配上这双大眼睛,看起来要比郭靖激灵多了。

这小子已经开始学武了,还是一个多月前,突然开窍了似的向娘亲华筝提出来要学武。

华筝就告诉了郭默,大哥郭靖不在身边,索性郭默亲自来给侄儿启蒙。

学习内功心法还太早,郭默只是提取一丝真气,慢慢输入郭平的体内,让他体会到真气在体内运行的感觉。

一套“南山掌法”,被郭默拆分成三段,先教了小郭平第一段。几天下来,小家伙也打得有模有样的。

这次到“桃花岛”,郭默也想让郭平跟杨过他们都放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有陆冠英的孩子,回头让五师弟把他们家叶风也送来吧。

索性让岳母大人冯衡和黄蓉,在“育英堂”开设一个幼儿班好了。

近乡情更怯,自从离开临安城后,李萍已经问过郭默好几次,什么时候能够到牛家村?

等真的来到牛家村的时候,别说是阔别了二十多年的李萍,就算是前几年来过这里的郭默、黄蓉二人,都不敢认识了。

“默哥哥,这还是‘牛家村’吗?”

黄蓉禁不住问答,郭默也不敢保证了。

“见过郭提点——”

正在这时,从对面走来两名农人打扮的年轻人,来到郭默面前微微抱拳。

口称“郭提点”,那就是“皇城司”的人,郭默的职位这几年多有变更,但是“提点皇城司”的职位,貌似一直还在。

仔细辨认了一下眼前的两人,郭默只是恍忽有些印象。

“这里是‘牛家村’吗?”郭默问道。

“回郭提点,现在这里已经不能再叫‘牛家村’了,和附近的两个村子已经连成了一片,现在这里叫做‘郭杨镇’。”

“路旁那家饭店,就是‘郭杨酒肆’,再往东走,最大的那座院子,就是去年才建成的‘郭府’,卑职带您过去吧。”

果然,没走出多远,就看到路旁竖着的一座石碑——郭杨镇。

再往里走,才发现原来的村落基本上还保留着,只是靠着官道的地方,做了统一的规划处理。

第二个自然村落就是原来的牛家村,不过现在的“郭府”已经占有原来牛家村一半的土地。

为了补偿那些让出土地的百姓,直接将他们集中在另一半土地上,统一给他们盖了新房子,免费分给了大家。

好在只有十几户人家,花费倒也不算太多,也没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默儿,娘想先到你爹的坟上去看看。”

廿四韶华,千里孤坟,清明寒衣,何人供奉?

可是,今日竟有人在供奉祭扫。

“大嫂?——”

“你是?——”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