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射声宫门外(1 / 1)

加入书签

景弘六年十一月十七,蔚国使团抵达霁都。蔚君慕容峋早早于六日前修书祁君顾星朗,问候了蔚相之女当今瑾夫人入宫大半年是否一切妥当,又言及今年双方来往太少,眼看年关将近,特派使团前来觐见。

祁君顾星朗自是欣然迎客。十一月十七正午,使团尚未过霁都界,便有大祁兵士提前候于几十里外相候。领队是刚升任射声校尉的柴一诺,骠骑将军府长公子,祁国当朝最年轻的四品武将。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车队迫近霁都,竞庭歌看着窗外不断变多的梧桐,莫名想起这两句话。与阮雪音的杂食不同,她几乎不读诗词,不阅传奇掌故,只看兵书——

顺带学习与那些战役谋略相关的史料。

所以这句诗并不是她读来的。阮雪音喜欢,从前偶尔念过两次,竟便这样记住了。

她有些自嘲,继而对那丫头也生出了几分嘲意:

十来岁便将梧桐挂在嘴边,数年之后,果然掉进了梧桐阵。这世间事,当真是不经说说不得的。

想到即将要入祁宫,她莫名愉快,甚至有些亢奋。她实在很有兴趣一窥顾星朗实力,也很想瞧瞧阮雪音作为四夫人之一如何过宫室生活。而河洛图那边,进展究竟如何?封亭关之事,又怎么说?

慕容峋的话音在所有这些纷繁念头掠过之后自脑中响起,或许,她也确实该弄弄清楚,那丫头与顾星朗今时今日的情形。

霁都遍植梧桐,城中色调与皇宫相仿,放眼望去一片青黛,这些都是竞庭歌早就知道的。s1;

真正进入这座大陆上最繁华的都城,她才有些愕然:相比苍梧的满城红墙,霁都的青砖黛瓦在建筑颜彩上已显得过分素淡,偏偏城中还只栽梧桐,少见花木——

据闻白国都城韵水的建筑也素淡,但那里四季如春,终年鲜花满城,一定比霁都看着热闹——

便是与锁宁城相比,四国都城中她最不喜欢的那座,这里也显得齐整肃穆过了头——

明明街上人山人海,店肆林立,却因为规划得太有条理,显得全无烟火气,连那些昭示国力的华美建筑也有种远离尘嚣的索居之感。

她挑眉,不知霁都起来青川各国掌军事的最高官员设置,一直是太尉;只是近两朝各国先后将军权完全收归皇权,过去的兵权三分制已经形同虚设,到这一朝,四国太尉之职皆已悬空。既无战事,各武将在军队中的威望亦淡,与兵士最为亲厚的,反而是日常统领操练之人。她再次莞尔,并不转头,

庭歌此来霁都,本就有意拜访大祁能人志士,切磋学习。今日适逢小柴大人亲来引路,机会难得,怎好错过?s1;

柴一诺亦朗然而笑:素闻先生足智多谋,今日听先生言谈,却似乎对一些浅显道理认知不足。青川尚武,各国朝堂上武将比文臣更多,这是事实。但相国乃百官之长,辅佐君主管理国事,素来由文臣出任,是几百年不曾改的规矩。纪桓大人在位两朝,于内政于外交皆功勋赫赫,乃名动当世的贤相。至于家父,

竞庭歌莞尔,远远望向正前方高大宫门上储延门三个字,语声轻盈:

柴一诺微挑眉:先生慧名满天下,不想竟是心直口快之人。

这个人,在蔚国是霍衍;在大祁,是沈疾。我时常同蔚君陛下玩笑说,霍衍虽无大将军之名,却有大将军之实。沈疾大人也是一样的。

从正阳门至第二道宫门约五里路。宽阔青石路面光洁如镜,道路两旁不植花草,不置盆景,只三五棵高大梧桐遥遥相望,点缀皇宫最外圈疏朗的秋意。

竞先生果真名不虚传。只是你初入霁都,尚未面圣,便如此直言不讳在先,是否着急了些?

他亦看向不远处的储延门,乌金宫门之上是澄蓝高远的深秋明空,

他步履如初,泰然自若,先生所谓厚薄高下,恕我直言,并不恰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