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罗马方阵(1 / 2)

加入书签

伊格纳提奥斯这位身经百战的拜占庭将军,在战火中沉着冷静地发出撤退指令。他的声音,在燃烧的战场上显得格外坚定。随着这一命令的传达,拜占庭军队开始有序地重新结阵,他们的战线逐渐收缩,缓缓向君士坦丁堡方向撤去。火光照耀下的铠甲闪闪发光,士兵们的脚步声在夜风中回荡,带着沉重和不甘。

  李漓的队伍仿佛被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驱动,毫无停歇之意,持续向敌阵深处推进。战斗的激情在他们心中犹如野火般蔓延,炽热且不断扩张。骑在战马之上的李漓,目光如炬,冷静而坚毅,他手持长剑,剑尖指向战场的深处,果断指挥着士兵们向前冲锋。

  素海尔指挥的虎贲营展现出了他们一贯的军事纪律和组织性,像慢慢流淌的岩浆一般稳步推进战线。布兰卡的堂兄昂里克和朱利安如今已蜕变为真正的战士,他们各自领导着一支小队,坚决地执行着素海尔的战斗指令。与此同时,与李漓有着各种亲戚关系的年轻军官——利奥波德、贝托特、加斯帕,展示出了他们的成熟与责任心。他们的行为毫无裙带关系的痕迹,反而显示出一种“上阵父子兵”的坚定与责任。李漓在不经意间观察到他们的表现,不由得微微点头,对他们的成长和表现给予了肯定。

  在注入了新鲜血液之后,飞熊营的战斗力愈发凶猛。西格瓦尔德迫切需要向朗希尔德证明他们的忠诚从未动摇,因此这些维京战士在战场上的表现格外激进,每一次冲锋都像是为了赢得领袖的认可而战。他们的斧头挥舞得更为猛烈,每一击都重若千钧,伴随着战斗呐喊,向敌人展示他们的无畏和力量。巴殊尔和他指挥的佩切涅格骑兵队则将这场对抗拜占庭的战斗视为一次深刻的复仇。对他们来说,每一次箭矢的释放和马蹄的奔腾都是对亡国之痛的回响,他们在战场上毫无顾忌地释放着对消亡家园的深仇大恨。骑兵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悲愤和决绝,他们的攻击既狂热又有序,仿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片刻忘却族人的灾难。同时,由安杰罗领导的威尼斯劳动营暴动出身的弓箭手队伍也被战场上的热血氛围所感染。这些曾经的苦役者,现在挽着弓,射出的每一箭都显得异常尖锐。他们的表现出奇的亢奋,仿佛每一个目标的倒下都能为他们带来一丝解脱,他们的箭矢在空中划过带着复仇与解放的弧线,目标精准,箭风凛冽。这支队伍在战斗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勇气,他们的存在为整个联军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力量。

  阿尔普指挥的武装商队和赫伯特领导的武装奴隶们采取了一种更为谨慎的战术。与其他战团由热血和复仇心驱动不同,他们的行动完全是出于对战斗命令的忠诚执行。他们心中缺乏那种燃烧的怒火或深沉的仇恨,这使得他们的战斗方式显得更为机械和务实。

  尽管缺乏情感的驱动,阿尔普和赫伯特的部队依旧保持着高效和有序的作战状态。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符合标准要求,展现了不容小觑的战斗力。他们通过严密的阵形和有序的推进,稳步执行战斗任务,确保每一次行动都能达到既定的战术目的。这种无私的执行精神和冷静的战斗方法,在动荡的战场上提供了一股稳定的力量。

  突然间,那面破损的伊比利亚伍麦叶战旗在战风中剧烈摇曳,如同召唤战士们的号角。伍麦叶军在这一刻再次点燃了他们作为天放教徒的圣战之火,展示出了他们的坚定与顽强。他们紧紧追随着缓缓撤退的敌人,像猎豹牢牢锁定猎物,绝不放松。

  就在拜占庭军队稍显混乱的瞬间,拜乌德率领的伍麦叶战士们汹涌而出,犹如狂潮席卷沙滩,无情地冲击着敌人的阵线。他们的战斗哲学是决不给对手留下片刻喘息的机会。这股激流不仅是力量的展现,更是信念的体现,他们以雷霆万钧之势,破浪前行,将战场上的每一次机会都转化为对敌人的致命打击。拜乌德的指挥如同精准的机械,每一次动作和调度都旨在撕开敌军的防线,不给敌人任何反击的余地。

  当塞巴斯蒂安确认拜占庭军队开始有序撤退的情报时,一种平静的自信油然而生。他决定在李漓尚未完全锁定胜局之前采取行动,旨在展示自己对赛琳娜公主的忠诚和支持。午夜的幽暗中,对于已经疲惫的拜占庭军队来说,一个新的威胁正悄然逼近。

  塞巴斯蒂安率领的一千二百名日耳曼战士已经整装待发。在夜幕的掩护下,他们高举罗马式鹰旗,按照罗马军团的传统方阵密集排列,像一堵不可逾越的墙一样缓缓向拜占庭军队推进。塞巴斯蒂安本人身着闪闪发光的重甲,战斗的光芒在他眼中跳动,手中的长矛不只是武器,更是他指挥部队的利器。他的神态从容,指挥若定,每一个命令都精准且冷静地发出。

  尽管他的部队形成了压倒性的战斗姿态,塞巴斯蒂安却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克制。他的策略是明晰的——展现力量同时亮明立场,既向李漓表示支持,也向拜占庭显示力量。塞巴斯蒂安并不急于与拜占庭军直接交锋,他更倾向于通过展示力量迫使拜占庭军队不再靠近他们。只要对方能够明智地避开正面冲突,他愿意暂时放缓步伐,毕竟他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战斗,而是在于通过军事压力展示其政治意志和战略定位。

  焦急的步伐伴随着急促的呼吸声,一个拜占庭军官匆匆来到伊格纳提奥斯的面前,他的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担忧:“这些可恶的法兰克人竟然冒充我们罗马帝国的威名,使用我们罗马军团的战术来对抗我们!”

  伊格纳提奥斯听到这消息,脸色顿时变得严峻,眉头紧锁:“他们是日耳曼人!”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焦虑在他细疏的眉间展开。他迅速地做出决策,声音坚定而有力:“全体向侧方突围!尽量避免与日耳曼军队正面冲突!如果我们被他们夹击,必将全军覆没。”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战场的残酷和现实的严峻。

  “趁着日耳曼人还未完全组织起冲锋阵线,我们必须迅速撤退!我命令,所有人立刻丢弃一切辎重,全速撤退!”伊格纳提奥斯下达了命令,这是一次充满无奈的战术调整,但却至关重要,涉及军队生死存亡的关键决断。军官们迅速传达命令,士兵们虽心中不安,但丝毫不敢有迟疑,立即调整队形,准备向指定方向突破。

  在伊格纳提奥斯的紧急指挥下,拜占庭军队开始快速但有序地向侧翼转移,试图突破敌军的包围圈以寻找一线生机。士兵们的动作迅速而紧张,队伍中的气氛压抑,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不安:一旦被敌人完全包围,他们的生死将不再由自己掌控。

  同时,李漓在远处察觉到拜占庭军的动向后,立刻命令加强攻势。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穿透夜幕回荡在战场上:“勇士们,追击!绝不允许一条拜占庭狗窜回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内!”他的呼喊激励着战士们如饿狼般猛扑向疲惫的敌人,每一次冲锋都使得拜占庭军的撤退步履更加艰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