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抽丝剥茧,迫近真相!(1 / 2)

加入书签

收集完所有的证人证词后,波洛展开了他的推理。

  只能说,波洛就是波洛,哪怕再复杂的案情,他都总能找准切入点,如手术刀一般,抽丝剥茧!

  “我们先摒除那些混乱的信息,找到一个谎言无法遮掩的角度。

  比如,整场凶杀案之中,有什么环节,是凶手绝对无法控制的?

  想到了吗?没错,就是那场导致火车停运的暴风雪!

  我们来复盘一下凶手原本的计划,他的本意,应该是想把凶杀案,伪装成是外面的人干的,比如某个登上了列车的杀手。

  如果没有这场暴风雪,那么计划应该会如下展开——

  凶手杀死了卡塞蒂,再火车零点五十八分准时到达车站时下车。

  此时有人可能会在过道上碰见一个举止古怪的列车员,制服则被扔在显眼的地方。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会清楚,凶手是假扮列车员进行犯罪,在得手后,脱下了制服,混入下车乘客之中,早已经逃之夭夭。

  于是所有还在列车上的乘客,都不会再受到怀疑。

  我想,这桩凶杀案本来是想以这样的形式,在世人面前展示出来。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改变了一切,所以凶手才会临时改变计划,在受害人的房间里待了很久。

  他本来是在等火车继续往前开,按照原计划执行,但当他意识到火车已经无法再前进后,他就必须要另外制定新的计划。

  于是破绽就由此诞生……”

  卧槽,这个角度!

  我怎么就完全没想到呢!

  罗坚读到这里,恍然大悟。

  他前面也被那些绕来绕去的证词给弄得头晕,没想到波洛竟然能找准一个如此刁钻的角度,抓住了第一个凶手留下的破绽。

  天气!

  由于天气的骤变,打乱了凶手原本的计划,不得不仓促之间做出改变。

  有了这个基础,再去推断其他事实,就会有迹可循。

  用互联网黑话说,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抓手……

  “然后,我们再去探究那些信件的作用,恐吓信和那封被烧掉的信件。

  为什么要给受害人寄去恐吓信?如此一来岂不是会打草惊蛇,让他有了戒备,反而不好得手?

  而在案发现场,又为什么要临时决定烧掉某封信件?这必定是临时决定的行为,不然凶手就不会使用受害人身上找到的火柴,以及在现场留下如此关键的线索。

  我思来想去,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那些恐吓信其实不是给受害人看的,而是给警方看!

  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一个‘仇家’的神秘人物出现,让警方误以为凶手就是那个并不存在的仇家,从而掩饰行凶者的真实身份。

  那为什么要临时烧掉一封信件呢?

  如果没有那封被烧掉的信,估计没人会把雷切特和卡塞蒂联系起来,进而也就没人能联系到阿姆斯特朗案。

  所以,结论已经出来了。

  烧掉信封是为了掩饰卡塞蒂的身份,进而掩盖住那桩惨绝人寰的惨案,这才是凶手作案的真实动机。

  如此一来,就很明显了,火车上必然有某个人,和阿姆斯特朗家有密切关系,烧掉那封信,就是为了洗刷此人的嫌疑!”

  罗坚皱起眉头,明明我也整理过这些线索,还记在了笔记本上,怎么我就没有能够将其联想到一起呢?

  对啊,明知道寄出恐吓信,会让受害者逃跑,并且加倍警惕,寄信这件事就显得很不合常理。

  偏偏从书里的一开始,阿加莎就已经将这个疑点给抛了出来,公开给所有读者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