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诗必盛唐!(1 / 2)

加入书签

整个大礼堂陷入到一片沉默。

  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因为前面的每一个嘉宾,在发言结束后,现场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无论是张子青教授的精彩发言,还是个别嘉宾略微平淡的演讲。

  在场的学生们都给足了面子,

  平等地献上了同样热烈的掌声。

  按理说,轮到顾知书,他的发言哪怕不符合大家的预期,

  也不应该会陷入冷场才对。

  因此大礼堂内长达数秒钟的沉默。

  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也成为了——

  往后人们回忆谈及讨论起这场读书交流会时,

  最为骄傲的谈资!

  现场的周薇和隔着手机屏幕的杜夕月,都微微张大了嘴巴。

  眼眸里波光闪烁,有点惊讶激动。

  看看她们刚才都听到了什么?

  “黄河落天走东海”是啥?

  “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啥?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啥?

  “铁马秋风大散关”又是啥?

  本来大家期待的,是顾知书的开场介绍,可以抛出一首让人惊艳的深夜宇宙系列古诗。

  “以诗会友”嘛,属于是正常期待范畴。

  而顾知书也的确如大家所愿,整了四句诗,不,加上后面那些,可能还不止。

  算是回应了大家内心的热切期待。

  但问题是——

  你这四句诗好像也不连贯啊!

  我们想要的是一首完整的四句古诗,你咋滴整出来了四句完全不沾边的呢?

  可每一句却又让人这么印象深刻。

  换而言之,

  这四句里面随便摘出一首完整的古诗,都是能够轻易让人记住且传颂的经典呗?

  又是让人熟悉的……

  奢侈的味道!

  在电台节目里听,可能还没这么强烈的感觉。

  而身处现场,特别是在其他一众嘉宾发挥还算亮眼的几个环节过后,

  顾知书忽然抛出这么四句来自不同古诗里的诗文摘选。

  属实是一下子把大家都给吓到了。

  以至于满脑子都在回忆刚才顾知书说过的话。

  一下子竟然连鼓掌都忘记。

  顾知书对此好像也并不是太过介意,

  说完之后,对着观众席微微点头鞠躬,然后就平静落座。

  直到这个时候,观众席上的众人才好像终于是缓过神来。

  有人开始带头鼓掌。

  起初掌声还是稀稀落落,有些凌乱分散的。

  但这最初的掌声就好像一个信号,一个引子。

  随后就燃爆了整个场馆。

  “啪啪啪啪啪……”

  隆重而热烈的掌声,开始在大礼堂内响起。

  伴随而来的,还有同学们口中发出的欢呼和惊叹声。

  要是日后有人回过头看,观看视频录像的话,可能会感觉现场画面十分搞笑。

  因为几千人拥挤得满满当当的大礼堂内,所有人当时的反射弧都好像慢了几个节拍似的。

  经过中间的短暂沉默,然后进行无缝衔接。

  这也让中间沉默的那几秒钟时间,成为了经典时刻,被人反复咀嚼品味。

  但那天晚上身处在大礼堂内的学生们,包括那些在收看实时转播画面的观众们,

  却没有一个人在当时就察觉到异常。

  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好像下意识地忽略掉了那沉默的几秒钟。

  心神就像沉浸进入到了诗词的华美世界之中,

  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在不自觉地鼓起掌来。

  掌声持续不断,足足有两三分钟时间,才在主持人的呼唤下,逐渐停止下来。

  如此情景,也让舞台上的一众大佬,互相对视一眼,都感觉到了一丝莫名的压力。

  年轻人风头太盛啊!

  虽然没有和人家后生“争宠”的想法,但人活一世,到了整个数岁年纪,面子还是很看重的。

  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万一在这场交流会活动里,全程被人家碾压。

  的确不太好看。

  除了几位和顾知书相熟的北大教授外,其他参与者都暗自憋了一股劲,

  等会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和劲头,表现出老一辈读书人的风骨和文采!

  交流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成铭按照惯例,还是先从为首的张子青教授,开始谈话交流。

  “张教授,您是北大的教授,也是国家科学院的学士,可谓是文理双修,被同学们称作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传奇。

  那我想先向您请教,

  站在一位物理学顶尖科学家的角度,您是如何看待诗词,或者说诗歌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呢?”

  他的提问很有代表性。

  诗歌有什么用,或者说文科有什么用,是一个持续了几十年困扰诸多学生和家长的古老问题。

  而在顾知书的电台节目爆火后,这个问题在网上又被重复提了出来。

  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和讨论。

  文理双修的张子青,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

  瞬间就引起了现场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诗歌在我看来,是可以振奋精神的事物,让你生命充满活力,让你的精神充满联想,而且可以让你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嗯嗯,张教授,我们都知道,在科研领域,观察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世界包括宇宙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先有观察,然后才能进行深入研究。”

  “没错,因为诗歌里的故事描写是很细致的,你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将它提炼出来,描绘出来,这是一项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其实提到故事,我们在舞台现场就有一位专家,来自宁城电视台《深夜巷话》和《故事人生》两个电台栏目的主持人顾知书……”

  成铭将话头引到顾知书身上,显然他也很清楚,目前大家最关注的人物,到底是哪个。

  “所以,我也想请教一下顾老师,在您看来,是如何看待诗歌里的故事情节呢?我相信现场的大部分观众朋友,都对苏轼和尼采的人生,很感兴趣。”

  周薇急忙操纵手机屏幕,聚焦放大,镜头集中到顾知书的脸上。

  在杜夕月的视角之中,顾知书稍微思考,就面带微笑回应道:

  “我觉得,在节目之中,除了给大家讲故事之外,我还有一件想要尝试去做的事情。

  那就是改变目前诗歌只是被作为一种语文知识来被要求学习的现状,

  老师在课堂上传授诗歌,学生因为作业和考试的需要,背诵诗歌。

  这也是一种积累和传授的方式,能让孩子们在将来收益。

  但我始终觉得,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我希望能够让大家通过苏轼和尼采的故事,不仅感受到诗歌之美,更是能从中领悟到他们的智慧和境界,从而选定一生的志向。”

  顾知书话音刚落,现场立即又是掌声雷动。

  身为学生群体,在场的观众实在是太感同身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