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开创两个先河!(1 / 2)

加入书签

等,等一下,这……

  这是什么?

  从顾知书开口,讲出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开始,

  所有听众都如同被施加了诅咒一样,真的“茫茫然”了。

  一个个都愣在了原地,眼神之中透露着迷茫。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都听见了什么?

  一首……词?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有深厚的诗词功底,但结合前面顾知书讲述的那个“故事”,理解这首词的意思不算太困难。

  十年!

  原来刚才故事里的时间跨度,竟是来源于此!

  顾知书所说的,哪里是什么故事啊?

  分明就是——

  一首诗词!

  他是把诗词的内容,铺陈展开,填充血肉,然后改编成了一个白话文的故事文本。

  所以才会有十年的时间跨度。

  所以才会最终停在了月光洒落在墓前的场景。

  因为——

  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结束在这里,于是故事也就停留在了这里。

  在短暂的惊愕过后,一股颤栗的感觉,仿佛从灵魂之中升腾而起,让无数听众的手脚都在忍不住轻微颤抖。

  这首词……

  这首词!!

  对于诗词的评判,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

  但哪怕你对所有的评判标准,都一窍不通,当遇上一首好的诗词时,你一听就能明白,这就是好诗词!

  不需要理由,无需过多解释。

  因为从灵魂深处升腾起来的那股颤栗感,已经给了你最好的回答!

  就像一首好歌一样,只需要听旋律和歌词,就能知道它是好听还是不好听。

  唯有那些质量一般的作品,才需要作者去百般强调,这种旋律是如何如何高级,这里的创意是如何如何难得等等。

  有点好笑!

  歌曲本就是创作出来给人听的,当别人听歌的时候,都感受不到你歌曲的魅力,难道靠旋律之外的解释,就能让歌变得好听起来了?

  荒唐至极。

  还有电影也是同理。

  观众坐在电影院里,欣赏不来你大导演拍摄的“高级技巧”。

  出来给了差评后,导演反而指责说是观众没有品味,看不懂自己拍的这部电影。

  还委屈起来了?

  拍出来的电影,观众看不懂,难道不应该是你导演的问题吗?

  所以,好的作品,特别是那些流传极广,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是不需要太多解释的。

  只需要看一眼,听一遍,就能让人牢牢地记在心底,回味悠长!

  如果说,从故事性的角度出发,刚才顾知书所讲的内容,还有瑕疵和质疑空间的话。

  当这首词被拿出来时,所有的质疑声都瞬间被淹没消失。

  两者已经不是一个维度上的事物了。

  当有这么一首词在背后压阵时,哪怕把世界上所有精彩绝伦的故事剧本拿过来,都无法盖过这一篇“故事”的光辉。

  因为这是一篇——

  千古绝唱!

  “上面这首词,名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人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下的一篇悼亡词。”

  悼亡……词?

  在大佬聚集的聊天群里,此时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老曹,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来帮我回忆回忆,历史上,好像没有悼亡词这个说法吧?”张子青问道。

  他都有点拎不清其中的门道了。

  曹秋冰很快就给出了答复:“没有!一直以来,文人写悼亡,一般都是用诗的形式,从西周开始就保持着这个习惯,一直没变。”

  陈礼山:“这方面我还真没研究过,但,就没人想过用词来表达悼亡吗?”

  曹秋冰沉默了好一会,然后才在群里打字道:

  “也不一定是完全没有,只是,肯定没有大家出手,而且,即使有接近悼亡词这个概念的作品出现,质量上也达不到被广泛传颂的要求,所以可能就被埋没在历史之中了。”

  众人皆感慨。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无情,有些东西,没有大家出手,就是注定存活不下来。

  比如悼亡词,漫长历史长河上,真的就没人写吗?

  不见得!

  但由于没有一篇出自大家之手,且广为传颂的“镇场子”神作,所以一些小人物写的悼亡词,可能始终都没有机会被主流所看见。

  就像武侠世界里,为什么非得要开宗立派,才算是真正在江湖上拥有了名望地位?

  因为唯有开宗立派,才意味着你的功法武艺,拥有了一条可以被稳定传承下来的渠道。

  才能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拜入你的门下,为你摇旗呐喊,壮大声威。

  否则始终就是一介江湖闲散人,可能哪天遭遇了意外,死了,这一脉也就断绝了传承,彻底被埋没在了无人知晓的角落。

  苏轼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意义就在于此。

  它开创了历史上悼亡词的先河,并且开宗立派,让这个概念一跃从默默无名成为了主流!

  假如没有苏轼和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出现,

  后面贺铸、李清照、纳兰性德等人所写的那几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词,是否还会以“词”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可能都是个未知数呢!

  就像阿加莎开创了“叙诡”先河后,各种叙诡作品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

  而在她之前,从未见过有这种写法的作品出现!

  这就是开山鼻祖的影响力。

  不是其他人没有能力写出类似的作品,而是思维里的墙,需要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先行者,去趟过浑水,给后人开路。

  网文也是一样,退婚流、无限流、诸天流、系统流、签到流、属性流……

  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前,谁敢这样写?

  正是有了前行者的出现,告诉所有人,这是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才有了后面大家蜂拥而至的盛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