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叙诡还能这样写?(1 / 2)

加入书签

目前已知线索如下:

  M村的村民听见惨叫声从咚咚吊桥对岸传来,是下午的二点四十分;

  有绝对可信的证人证实,从下午1点到4点,没有任何一个人走过M村和案发地之间的独木桥,这是往返两地最快捷通道;

  在惨叫声响起时,M村几乎所有村民都聚集在广场上,只有几个不在列,分别是:

  M村的君王艾勒里,当时他在密林中负责侦察任务;

  艾勒里的儿子卡尔,他因为鲁莽前往“禁地”,身负重伤,正陷入昏迷之中;

  艾勒里的妻子阿嘉莎,她断了右臂,当时正时刻守在卡尔身边;

  艾勒里之妾室奥耳姬,怀有身孕,大腹便便,自称整个下午都在远离广场的树荫下休息;

  另外,还有和死者“行人”一起来到露营地的四个人,分别叫做大助、洋次、小咲、阿荣,此四人在案发时间都各自独立行动。

  以上便是全部嫌疑人的信息。

  凶手只能出现在以上提及到的嫌疑人之中。

  【向读者挑战】:

  问题:请问凶手到底叫什么名字?从上帝视角出发,作者可以保证,凶手绝无共谋存在,是为单独作案,也绝不会出现名字都不曾在文中提及的情况。

  特别提醒1:凡是视频中末提及的特殊道具,例如风筝、滑翔翼、降落伞、气球、甚至是小型直升机等,凶手均未使用。同时,像魔法、超能力等超现实的概念,也无需多加考虑。

  特别提醒2:本作品是一篇“解谜作品”,因此规定“作者以旁白的方式直接写出的文句,不得有虚伪的记述”。

  此外,为避免将逻辑过分复杂化,除了真凶的台词之外,其余所有登场角色的台词,均无故意为之的谎言。

  看到视频里出现的提醒字样,罗坚有种很奇妙的感觉。

  这既像是视频里U君向“我”发表的声明,同时也像是顾知书向个别本格派保守人士发出的挑战书。

  你们不是都说要公开叙诡特征,还不被猜出真相,才算是合格的推理小说吗?

  现在顾知书在视频里,不仅全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当作一本小说看也未尝不可。

  而且除了公开“叙诡”的写作手法外,还格外增加了许多限定条件。

  包括除真凶外所有角色的证言都是真实,第三人称所写旁白绝无任何欺瞒读者的虚伪词句,也不可使用繁杂的“机械性诡计”等等。

  某种程度上,都算是作者自缚双手双脚来参与战斗了。

  要是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还不能取得胜利的话……

  罗坚实在想不到,在这种严格限制的前提下,作者到底还要怎么玩弄他的叙述性诡计??

  算了,等会答案揭晓,自然能知道真相。

  现在,开始推理!

  罗坚摩拳擦掌,目光炯炯,开始翻阅他自己的笔记本。

  有了那些不能撒谎的限定条件,很多人的嫌疑都可以被自然而然地排除。

  首先是和顽童行人一同前来露营地的四个人,其中三个人的证词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大助两点五十分的时候回到营地时,洋次和小咲已经在营地之中。

  既然两点四十分的行凶时间绝无被推翻的可能,而案发地和营地之间的路程,最快都要二十分钟时间,这三人都具备不在场的证明,可以排除。

  只有阿荣有可能犯罪,因为他是最初发现行人躺在咚咚河边上的人,也是唯一不具备不在场证明的人。

  从各个方面,他都和“医生”极其相似,第一个出现在案发现场。

  虽然旁白写的是他“发现”了行人,还历经千惊万险才渡河跑到行人面前。

  但谁又规定,凶手不能是先作案之后,再假装返回犯罪现场,假惺惺地“发现”受害者呢?

  谁又能保证,他不是为了确定行人的死亡,不让对方有说出真凶的机会,才会做出种种冒险举动呢?

  罗坚在嫌疑人的名单上,重点标注了阿荣的名字。

  然后再将目光投向M村的众人。

  首先是M村的首领艾勒里,他在三点零五分,也就是案发后的二十五分钟内,出现在广场上。

  如果他是凶手,那么要在这个时间内往返,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越过那条最为便捷的独木桥。

  但根据绝对可信的证词,在1点到4点之间,无人通过独木桥,因此可以排除。

  艾勒里的儿子卡尔重伤昏迷,也不在嫌疑之列。

  至于艾勒里的两个妻子,一个断了右臂,一个身怀六甲,而案发现场是在二十公尺远的山崖之上。

  怎么想这两个人都不具备作案的条件,毕竟作品里多次强调,没有超能力,也没有科幻元素。

  你很想想象一个独臂的女人或者一个肚子里怀着胎儿的女人,能以惊人的毅力爬上山崖,推人下山,然后再淡定地返回村庄,面无表情地进行撒谎。

  太扯了。

  可这样一来,答案不就显而易见了吗?

  哪怕用最基础的排除法,都能得出,凶手就是“阿荣”的答案。

  顾知书在视频里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罗坚觉得一定不会就这么简单,如果答案是阿荣,那就等同于是第二个“医生”,毫无新意。

  但他思来想去,实在都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于是他一咬牙,还是在下划线上,敲入了阿荣的全名。

  视频跳转,来到了一个新的分支。

  “我”上来就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

  “从不在场证明来分析,凶手只有一个,那就是阿荣!

  U君:“那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要知道,行人穿过吊桥后,支撑吊桥的一边缆绳已经断裂,连支撑小孩的重量都无法做到,更别说是一个成年人了。”

  罗坚一愣,这的确是一个被他忽略的问题。

  在他看来,排除掉所有的不可能后,剩余的唯一一个选项,就是真相。

  但唯一不具备“不在场证明”的阿荣,要如何实施犯罪,的确也是个天大的难题。

  毕竟,按照视频里的描述,行人在穿过吊桥后,吊桥半毁,另一边的道路又被山崩堵住,四周又全是悬崖峭壁,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除非有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又或者乘坐大雕的刺客从天而降,否则想要实施犯罪,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罗坚还在冥思苦想,“我”却已经给出了见解:

  “杀人也不一定要亲自跑到对面啊,阿荣本来是要去往河边钓鱼的,那他背包里一定携带有鱼竿。

  对,就是它!只要在鱼竿上绑上一条长绳,再在长绳的顶端,绑上一块石头,然后用力一挥……

  又或者,抓来一条蛇,让蛇沿着剩下那条未断的缆绳爬过去,吓坏小孩子……

  哦,还有野鼠也可以,在野鼠身上绑上绳子,让野鼠爬到对面,骗行人说自己要救他,然后轻轻一拉……”

  看着这些“天马行空”般的想法,别说是U君,即使罗坚都有点嘴角抽搐。

  好嘛,这是在嘲笑自己这种选择了“阿荣线”的读者吗?

  “您可真是智技高超,花样百出啊。”U君在视频里感叹道。

  罗坚更加脸红。

  妈的,被一个作品里的角色给嘲笑了!

  U君:“关于您说的这些鬼主意,现实中是否可行先摆一边,但有一个显着的硬伤,你就完全解释不了。

  因为行人的的确确是被凶手给‘推落’悬崖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行人的临终遗言不会有假,旁白也清清楚楚说明了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