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他到底什么来历?(1 / 2)

加入书签

顾知书仿佛越说越起劲,说到后来甚至连陈乐瑶都找不到可以打断他话头的契机。

  他几乎是一口气从含蓄美讲到朦胧美,再从朦胧美讲到空灵之美、充实之美。

  把《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这首词拆解到了极致,也把关于诗词之美的论述,推演到了极致。

  让所有听众都感到震撼莫名,有种想要顶礼膜拜的冲动。

  要知道顾知书可不是光顾着自言自语,像很多老师一样,在课堂上只管自己说,一堆术语像机关枪一样“嘟嘟嘟”地往外倾吐。

  顾知书还算有良心,全程都在围绕着《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这首已经解释过的词来展开。

  有了熟悉的参考对象,总不至于让人全程懵圈,不知所云。

  但不知是不是太有“责任心”所至,顾知书不仅只用一首词举例,还在论述过程中,掺杂进去很多其他的、全新的知识点和内容。

  谈及空灵之美的时候,他说道——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物。”

  “艺术心灵的诞生是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也就是美学上所谓的‘静照’,源起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

  谈及充实之美,他说道——

  “实则精力弥满。精力弥满则能赋情独深,冥发妾中,虽铺叙平淡,摹绘浅近,而万感横集,五中无主,读其篇者,临渊窥鱼,意为鲂中宵惊电,罔识东西,赤子随母啼笑,乡人缘剧喜怒。””

  “空灵的‘空’与‘灵’是由实来表现的,两者不可分割,诗词的最高境界可谓——

  群簌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越是听到后面,几乎绝大部分的听众都是两手撑在桌上,双眼空洞无神,脸上充满了迷茫的表情。

  有种我明明知道老师在很努力地教会我知识,老师讲解得也很是详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尽可能地举出更多例子妄图让我明白核心要义,

  但我偏偏就是学不会的无力之感。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顾知书这次节目里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来完美概括——

  九浅一深!

  明明每个字都能听得明白,表述的大意我也能理解,总给人一种我稍微用力一点,再踮踮脚,就能抓住核心奥义的错觉。

  而每每就在这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然,顾知书又会猛地发力,抛出一个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新概念。

  把你刚刚内心升腾起的自信心瞬间摧毁,让原本即将要喷涌而出的舒畅念头,又狠狠地压了下去。

  然后,周而复始,不停地让人停留在堪称折磨的区间范畴内。

  但即便如此,你也依然能够在这个过程之中,享受到快乐,接受到名为“艺术”的熏陶,让你身心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以至于当顾知书提及他今晚的讲述到此为止,接下来是热心听众来电环节之时,所有人都还处于一种“在云端”般的状态。

  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整个人憋得别提有多难受了!

  就连从孙女身上“取了真经”的季皋季奶奶,也是一时间被自己脑海中的思绪打断,忘记了提前按下号码。

  等她回过神来,才后悔地拍了拍大腿,“哎哟”一声,急忙拨通了电话。

  神奇的是,往常都是秒接通,快得让人猝不及防的听众来电,在今晚竟然诡异地沉默了将近半分钟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