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逆生长的电台节目(1 / 2)

加入书签

卧槽,又来了!!

  在电台前准时收听《深夜巷话》的听众们,又是熟悉地体验到了那股如被电流划过皮肤般的颤栗之感。

  每次当那些让人惊艳的句子,从顾知书口中说出时,总会带给听众们这种神奇的体验。

  让人欲罢不能。

  要了还想再要,官人我还要!

  这年头人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分散的,相信那些追小说的读者就深有感悟。

  明明一本书前面看得如痴如醉,甚至熬了好几个通宵,看得手不释卷。

  忽然哪天突然感到疲惫了,准备先缓缓,放几天养肥再杀,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今天放下一件手头上正在进行的事情,无论是小说、电视剧或者是一部看到一半的电影。

  第二天你的生活里就会被更新鲜更有吸引力的其他事物占据掉九成注意力。

  再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彻底忘记掉那件被“暂时”放下的事情,直至某一天你在书架或者历史记录上,看到那段尘封的历史。

  最后恍然大悟,妈的老子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但到了那时候,曾经的悸动早已在时间的冲刷下,无影无踪,你也再找不到想要读完那段故事的冲动了。

  所以说,

  珍惜眼下的感情,轻易不要说“我们暂时分开冷静一段时间”之类的屁话了。

  在你“冷静”的时候,别人的生活里早就开启另一段热情似火的新感情了。

  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经历不得考验的事物。

  连画面制作精美的电视剧电影都难逃被半路遗忘的命运,按理说,只闻声音不见人脸的电台广播,更不容易积攒忠实粉丝才是。

  特别还是深夜档的电台,要听众和困倦以及其他丰富精彩的夜生活作斗争,更是容易成为被优先抛弃的选择。

  只是《深夜巷话》仿佛拥有特殊的魔力,能够抵御这种被遗忘的宿命轮回。

  无论是在各大高校的校园网论坛上,还是来自各个维度的数据分析,都显示《深夜巷话》拥有惊人的听众粘度。

  仿佛人们对这么一档电台节目存在超乎寻常的耐心和兴趣。

  在互联网时代这堪称是一个“奇迹”。

  有人对奇迹本身感兴趣,而有人则对奇迹诞生的原因感兴趣。

  北大的研究生杨铭就是后者,他因张子青教授的视频而认识到顾知书和《深夜巷话》,又因节目本身,对电台这个古老的事物焕发出了强烈的兴趣。

  原本在他的观念里,电台不出三十年,就应该会被彻底淘汰。

  而淘汰电台的最重要“黑手”,不是电视,也不是什么直播短视频平台,在杨铭看来,真正会导致电台消亡的元凶,只有一个——

  无人驾驶技术!

  要知道现在电台还有生存的空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还有庞大的汽车用户在维系着它的基本盘。

  根据他收集到的讯息,今年全国汽车保有量高达1.54亿辆,平均每百户家庭就拥有25辆私家车,驾驶人数突破3亿人,这些都是电台的潜在市场听众。

  而之所以汽车驾驶员习惯收听电台节目,倒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更多是因为没有选择。

  毕竟一边开车一边看电视节目,是自取灭亡,唯有收听不用动眼睛的电台节目,可以在保持专心驾驶的同时,让漫长的路途不至于那么无聊枯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