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精致利己女主的对照组(23)(1 / 2)

加入书签

原主死在了1972年的夏天,暴雨多发的季节。

  不过赵建兰还好好的活着呢,因为她根本就没去抢修堤坝。

  小桔子说:“她那也不能叫‘好好的’活着吧,顶多叫活着。”

  下了乡的赵建兰没钱、没物资、没有劳动能力,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不齐全,说起来是很惨,但其实,和她差不多境况的知青也有不少,和她条件最接近的,也就比她多床被子。

  大家磕磕绊绊,都慢慢适应了。这批下乡的知青,大部分还都是热血上头的情况,带着响应领袖号召建设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是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并且具备互帮互助精神的。

  这群知青里,最小的只有15岁,小学毕业,自己主动报名下乡,和她18岁的姑姑一起来的。还有一家兄弟姐妹5个,有四个都来了,只留了最小的一个在城里。

  赵建兰刚下乡的时候,得到了很多帮助。那是1月份,正是天气阴冷的时候,看她没有被子,有位女知青就主动邀请她睡一个被窝。

  但是第二天,这位女知青就放下了助人情结,因为赵建兰抢被子,害的这位女知青一夜没怎么睡,扯又扯不过来,叫醒她把被子让回一点,赵建兰还发脾气,第二天更是阴阳怪气,说什么“我今天晚上可不敢和你睡一起了,用你点被子,一夜叫醒我好几次,不愿意跟我一起睡你早说啊,别拿我挣好名声”。

  差点把那位女知青气死。

  接下来又轮转了几天,她把一起插队的女知青得罪了一个遍。

  没人肯帮她了,赵建兰只好把自己带来的所有衣服全都盖在身上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吸溜着鼻子喷嚏连连,可怜巴巴的看着大家。

  女知青们怕自己会忍不住心软,全都垂下眼不去看她。都是年纪轻轻没经历过什么事的年轻姑娘,最小的才15,最大的也不过19岁,心狠不到哪儿去。

  赵建兰惹人烦的地方还不仅仅是被子的问题,知青点轮流做饭,大家都要参与。有的人不太会做,但是人家认真学习,很快也就能上手了。毕竟也就是煮个粥、捏个窝头、切点咸菜条的事,不算难学。

  但是,赵建兰不会做,也不肯学,还净挑刺。天天抱怨饭难吃。

  这谁能受得了?

  下乡半个月,赵建兰就成了孤家寡人。

  知青们跟她说:“既然你看不上我们做的饭,也不愿意参与我们的轮流分工,那你就单独开火吧。别跟我们伙着吃了。”

  “不吃就不吃,谁稀罕。”

  宁安和小桔子看到她这个反应的时候,觉得这人是真的看不清形势,都到生产队了,还敢这么嚣张!真以为普天之下皆她妈啊?

  宁安说:“她可能还以为自己有家庭可以依靠,以为家里人会给她寄被子、寄钱寄票寄东西呢,所以才敢这么硬气!”

  小桔子表示赞同:“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哪怕父母坚持把她送下乡了,她也觉得父母不会真的放弃她。”

  它拦截的信中,赵建兰理直气壮的让于晓红每个月给她寄10块钱,给她寄点心,还要给她淘换一些全国粮票,她还说,多给她寄点东西,之前的事情她就不计较了。

  这封信看得橘猫大人脑袋上都冒出问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