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被抛弃的原配(5)(1 / 2)

加入书签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下午五点半,宁安下班,江爸准时出现在供销社门口。

  供销社的人也都认识他了,一边给供销社关门上板一边跟他打招呼:“老江。等一两分钟,小江同志马上就出来。”

  “哎,不着急。我慢慢等。”

  一位男售货员调侃道:“老江啊,你给小江买一辆自行车呗,这样她自己就能骑车上下班了,也省的你接送她,多累啊。你说说你,工资那么高,留着干啥?花了呗。”

  这时候的工人工资都是公开透明的,你是几级工,就按级别领相应的工资,一点隐私都没有。老江的工资有多少,大家全都知道。

  随着江宁安成年,已经有不少家庭蠢蠢欲动,想要跟老江做儿女亲家,毕竟老江那么有钱,就这么一个女儿,就算房子不能让出嫁的女儿继承,那钱总得多给点吧?

  就算老江想招赘,那也有很多小伙子上赶着倒插门!

  以前倒插门会被人看不起,入赘女方家的时候还会得到一份“评语”:小子无能真无能,随妻改姓换祖宗。虽然现在时代变了,大家对上门女婿的歧视没那么深了,但是,也依然存在。

  可是放到江家,这都不是事啊。有什么比过上好日子,得到实际的好处更实惠的呢?

  但是,碍于江家一直没有透露任何口风,有人试探的时候,江家两口子也总是说要多留两年,所以,一直没有媒人正式上门提亲。

  大家都在观望。

  主要也是差距太大了,轻易不敢张这个嘴。

  江学工笑道:“我倒是想给她买,但我没票啊。自行车票没有,工业票没攒够,要不,你借我点,回头我攒了再还给你。”

  没有专门的自行车票,就需要30张工业券!

  开玩笑的人打着哈哈把这事岔过去了。

  其实江学工在煤矿工作了几年之后,有想过把家搬到县城去,但是那时候老母亲健在,她不愿意出远门,而且她觉得留在农村她和儿媳妇也有事干,能自食其力,到了城里,她俩就是吃闲饭的,就算能接点零活赚钱,但是什么东西都要花钱买,没法自己种,那负担肯定很重。

  所以,思来想去,婆媳俩决定不搬。在买东西还不需要票的时候,就让江学工斥“巨资”买了自行车,自己骑车上下班。虽说是辛苦了点,但长远来看也是为了帮他减轻负担啊。

  后来赶上饥荒,在农村还能挖野菜,自留地里多少还能出产一点东西,更证明了当初决策的正确。

  再后来就习惯了,没再想搬家的事。

  女儿上学的时候,小学就在村子里上,初中被他转到了县城,他每天骑车带着她上下学,午饭就在学校吃。孩子争气,考上了中专,毕业分配工作,回了户籍所在的公社供销社当会计,工作清闲,工资挺高,离家也很近。

  可惜她奶奶没活到今天,没享上孙女的福。

  现在被人这么打趣,江学工的脑子里又冒出了搬到县城住的想法。他对老家没有太深的感情,父亲去世早,他也早早的就看透了人情冷暖,那时候,本家的叔伯,嫁了人的姑姑,都瞧不起他们家,觉得他们孤儿寡母肯定过不好日子,不值得结交。

  尤其是他三姑,嫌贫爱富的嘴脸表现得十分明显。对他们母子俩那叫一个不屑一顾。后来他在煤矿工作,生活过好了,又巴了上来,他对她没有好感,态度也是不冷不淡。

  这样一群本家和亲戚,有什么好留恋的?

  正想着呢,宁安从后院跑了出来。为人民服务的斜挎包背在肩上,随着她的动作一甩一甩的。

  “爸。”

  “不用跑,慢着点,又不着急。”

  “好哦。”

  宁安一边答应着,一边继续跑着,轻盈的跳上了车后座。

  “坐稳了吗?走了啊。”

  “好了,走吧。”

  路上,江学工问她:“你说,咱们要是搬到县城去住,你妈能同意吗?”

  “不能!”

  宁安直接开口打碎了他的美梦。

  想啥呢?搬到县城,她妈绝对适应不了。而且,她妈在村里人缘好,和大家都处的不错,平时下地干活都有说有笑的。虽然也有个别碎嘴子、长舌妇,但是瑕不掩瑜,整体环境还是不错的,到了县城能有这样的环境吗?

  江学工不死心,说道:“要不问问她?”

  “那你问呗。”

  “我问她还不直接给我驳回来?你问。”

  “我不问。我问了,我妈还以为是我想去县城住呢,她万一为了我牺牲她自己,那我怎么忍心哦。”

  江学工:“……行吧,那算了吧。”

  他媳妇肯定不会同意的。

  “你咋突然想到搬家了呢?”

  “这不是你大了吗?到了城里,家庭条件好的人家比较多,你能好好挑挑。不是我瞧不起农村人,我自己也是农村人,而是说,村里人的条件普遍不好,我和你妈好吃好喝的把你养这么大,可不舍得让你去别人家吃苦。你要是嫁到村里,想天天吃鸡蛋都不可能。哪像你现在,整天喊着吃腻了。”

  “那我确实吃腻了嘛,天天吃,一年365天,一天都没落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