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失而复得(2 / 2)

加入书签

  他身子尚没有站定,就听见门下传来一阵激烈的吆喝声:

  “放箭!拦下这个人!”

  此刻宫门内外已经被身披甲胄的鞑子兵团团围住,先前皇太极在崇政殿内高呼护驾时,崇政殿的异常消息就已扩散皇宫,毕竟宫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宫门守卫听到风声后全部进行了应急封锁。

  但崇政殿内到底发生了什么?皇太极是否被刺杀?消息并没有传到宫门处。

  黄四喜的出逃速度快过了鞑子的消息传递。

  由于皇宫宫门不止一座,需要分散把守,眼下这批甲胄鞑子的人数就不多,首领骑着枣红大马,坐镇在宫门外的街道上,亲自指挥部署。

  鞑子首领见黄四喜藏在屋檐后边,就命令弓箭手爬上宫墙,夹击黄四喜。

  黄四喜立即手持青竹棒,往屋檐上猛击,房瓦瞬间变成碎石,又被棒风一卷,纷纷脱离房檐,发着‘簌簌!’啸音,朝地面飞射下去。

  这些碎石全都裂有边锋,在黄四喜的棒风横扫下,仿佛一颗颗石蒺藜与石镖,一股脑扎向鞑子弓箭手。

  当场击伤了十余人,其中一人眼珠被射穿,他旋即把弓箭一丢,双手捂住脸,腾地发出惨叫:“我的眼!”

  黄四喜见碎石效果这么好,猛的纵身一跳,来到城楼前檐,他双手握住青竹棒,先将射到附近的羽箭尽数拨开,随后蓄积内劲猛击房瓦。

  刹那间就是飞瓦走石的一幕,成千上万块瓦石从房顶溅射下去,尽数落在门外的鞑子兵当中。

  这些人本来扎堆堵在宫门口,结果被瓦石一冲,很快阵形大乱,炸锅似的一哄而散。

  黄四喜趁着他们混乱之际,突然跃下城墙,直仆那位骑着枣红马的鞑子首领。

  这一跳,着实非同小可。

  城楼房顶距离地面少说也有两三丈高。

  黄四喜下坠时单掌前推,使了一招‘亢龙有悔’,等他跃至枣红马上空,掌力正好击出,重拍在鞑子首领的前额。

  这一掌含有俯冲的惯性,使得掌力几乎翻倍增强。

  砰!

  鞑子首领前额遭到重击,瞬间飞离马背,在半空划出一道抛物线,摔去街边的停轿区,落地时已然毙命当场,尸体压碎两顶官轿。

  他飞离马背一刻,黄四喜也趁势骑在了马鞍里,猛的一提马缰,又夹紧马腹,强行调转马头。

  本来枣红马是面朝宫门,被黄四喜连拉带拽,瞬时换了身位,朝着街道狂奔而走。

  这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他见街边散落的轿子物品里,露出一个牛皮袋子,正是他藏放在轿座底下的易容袋,他的袖箭与金钵都装在袋内,途径时就持棒一挑,另一手抓住易容袋,随手挂在了腰间。

  这时轰散的鞑子兵已经开始合围,宫墙上的弓箭手也开始张弓。

  黄四喜听见身后羽箭呼啸,立即垂头,后背却是不管,任凭羽箭射在身上。

  他只拿青竹棒拨扫左右两侧的鞑子兵,也不求伤敌毙敌,只要把鞑子兵驱离,让马驹顺利奔行,他就立即收棒。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节省时间。

  黄四喜见宫门处的鞑子兵这么少,意味着皇太极遇刺的消息并没有传出皇宫,驻防在盛京城内的鞑子大军还没有集结增援。

  恐怕此刻盛京城的城门也是空门大开。

  黄四喜必须赶在鞑子大军集结之前,先一步撤离盛京城,时间肯定是越快越好。

  他冲到盛京城门的时间越早,他逃出生天的几率就越高。

  就这样,他轻巧甩脱鞑子兵,纵马驰奔在街上,朝着城门冲杀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