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承包(1 / 2)

加入书签

蔡菁在这边呆了四天,然后就返回了深城。

    临走前一晚,杜少杰和王丽雯请她吃了顿饭,宾主尽欢。

    “杜师傅,局里同意了宾馆的奖金发放方案,这两天就会把月奖发下来,年终奖要等到元旦之后。”

    上午,姚立文来找杜少杰。

    杜少杰从对方手里接过具体的方案看了一眼,随即点了点头。

    这份方案其实比较粗糙,只设定了发放奖金的业绩下限标准,但没有随着业绩的提升而采取阶梯奖励的办法。

    也就是说,只要达标了就有奖金,阶梯奖励是不存在的。

    企业登记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归属于电力工业局旗下。

    这么一来,搞得局里很被动,陈济舟便亲自找杜少杰谈话。

    新年伊始,陈济舟力排众议,打算在劳动服务社、安装队和小吃部率先试行“承包制”。

    杜少杰来到了王丽雯的住处,得知对方留学的事情已经办好。

    第四档是普通职工,他们每月的奖金是15元。

    杜少杰笑了笑,向师傅表示了感谢。

    小吃部和光源宾馆分家之后,就安装了一部电话机,杜少杰在自己的办公室拉了一条分线。

    现阶段对于分配形式的改变存在很大的争议,陈济舟能顶住压力敲定这份方案,实属不易。

    按照陈济舟提出来的设想,这几家集体企业的承包人确定,是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

    这个冬天,杜少杰的良师益友和红颜知己,先后离他而去。

    每个承包者需要提出自己的责任目标,并缴纳一定数量的押金。完成了目标责任之后,分配权归于承包人。

    “杜经理,为什么咱们小吃部的业绩要和中餐厅的业绩算在一起?”

    廖永新最终没能抗住家人的压力,和师父重新联系,答应前往大洋彼岸。为了这個,他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从今天开始他就是退休人员,彻底自由了。

    小吃部除了杜少杰、董军、拉面师傅以及黄婷婷和肖建军,其他的人都是从劳动服务社调过来的,都属于非正式职工。

    “杜师傅,我已经尽力为他们争取了,要是按照原方案,非正式职工根本拿不到一分钱。就这,局里的意见都不统一,尤其是黄局长很反感奖金这种东西。”

    “杜经理,昨天工商局又来人了,在咱这里转了一圈,然后去找了姚经理。刚才姚经理没说这事?要是给咱们弄成集体企业可就糟了。”

    第二档是董云显、杜少杰和钟福祥,只要中餐厅和小吃部的业绩总体达标,他们三个就能获得每月35元的奖金。

    廖永新其实根本不想去劳什子的外国,一把年纪了还远渡重洋,他犯得着吗?

    只不过他嘴上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实际上还得为儿孙做牛马。

    另外,像黄婷婷和肖建军虽然是学徒工,但在小吃部已然是骨干,同样也只能拿一半的奖金。

    几天后。

    实际上,小吃部连“企业许可证”都没有。

    “姚经理,这份方案可对小吃部的大部分员工不公平哦。”

    现在大家都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但两世为人的杜少杰却很清楚,接下来的十年,会带来怎样的碰撞和变革。

    中餐厅完全隶属于光源宾馆,但小吃部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宾馆向工商管理局提出了两次申请都被驳回,要求小吃部登记为集体企业。

    难怪随着改开的深入,国营饭店一家比一家惨淡,分配上存在的问题恐怕不容忽视。当然,国营饭店还有历史负担重、人员过剩等等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姚立文随后离开了办公室,杜少杰想了想还是找机会宣布了这个方案。

    局里的条件是:小吃部的人员不减,负责员工的工资奖金发放,所有的费用成本自行承担,每一年向局里缴纳一万元的承包费。

    “你小子转来转去,人事关系又回来了。要我说,你当初就不该去小吃部,在中餐厅安安稳稳的当你的二灶不好吗?”

    杜少杰摇了摇头,不再言语。

    董军随后跟了过来,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成立小吃部的时候,劳动服务社出了一部分人力财物,所以工商局不承认小吃部是国营企业分支机构。

    这显然有失公允。

    但他对于这个承包不是很感兴趣,也无意到最后把集体企业变成自己的私产。

    小吃部接下来和光源宾馆从人财物等方面做了切割,杜少杰、董军等人的正式工的人事关系,全部转入了局机关,算是上级单位派驻的技术、管理人员。

    “承包制”实际上只是一种过渡,其效果嘛,毁誉参半。到了九十年代之后这个话题就不怎么提了,取而代之的是私营企业的兴起。

    杜少杰的心里很不以为然,也有点为廖永新感到不值。只不过这是人家的家务事,他不好说什么,但心里总觉得有些发堵。

    廖永新多喝了几杯,舌头有点大,但意识却很清醒。

    一场大雪过后,气温骤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