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尘埃落定】(1 / 2)

加入书签

周末,泰富集团通过‘部分收购’方式,收购成功中巴的消息,传遍港九,也引起各界人士的热烈讨论。

    有财经专家,在媒体上为韦理这一招拍案叫绝,称韦理显然是钻了巴士条例的空子,泰富集团用最少的资金,增加较小比例的股权,就可达到全面收购的效果,掌控中巴公司的管理大权。

    也有财经专家提出批评,认为如果这是一笔糊涂账,一次糊涂的收购案。

    泰富集团。

    办公室里,林正杰核对了一下收购中巴公司的资金开支。

    一开始收购22%的股权,即815万股,耗资9500万;购入黄氏家族8.5%中巴股权,耗资5000万;公开收购10.3%的股权,耗资约8500万。

    总计耗费资金2.3亿,持股中巴40.8%股权。

    而中巴现在的市值高达8亿多,泰富集团不仅账面上赢得利润,还掌控了中巴的管理大权。

    非常的成功!

    恰好何方塘走进来,林正杰便问道:“九巴收购的情况如何?”

    搞定中巴,接下来自然是收购九巴,一统香港巴士业务。

    何方塘说道:“目前,我们已经持有九巴13.2%的股权,即422.5万股,均价22.1港币每股,耗费资金9330万左右(3000万+6330万)不过,市场消息灵敏的投资者,似乎警觉到我们在吸纳,所以九巴股价最近不跌反升,已经高达24.01港币每股,市值也破了7.68亿港币。”

    林正杰皱眉起来,一旦市场察觉,那么想从市场上低价吸纳九巴股票的想法就会落空。

    很快,他果断说道:“下周继续收购,直到16%股权再说。”

    市场就算被一些机警的投资者察觉,九巴的两大股东家族未必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而且,就算反应过来,九巴的股票也不会马上飙升太多。

    毕竟谣言很多,未必所有人都信!

    所以先拿到16%的股权,再进一步安排!

    何方塘点点头,说道:“没问题这样一来,大概还需要3000多万的资金.同时,应对收购九巴的资金,还剩下差不多2个亿多一点。”

    证券部已经拿着3亿的资金,再买入太古地产(17.5亿市值)、汇丰银行(125亿市值)的股票。

    林正杰说道:“战端一开,银行家会抢着问我们要不要资金。”

    何方塘见老板如此自信,也知道没有夸张的成分。

    泰富集团,现在就是如此有实力。

    另外一边。

    李家成看完手中的报纸,忍不住摇摇头。

    中巴公司的土地储备确实不错,他也认为林正杰收购中巴公司是个增加土地的好办法。

    但是,这不是华资击败英资,而是华资内斗,势必要给人一种闲话。

    “林正杰这个人,实在太急了,仁义道德丝毫不讲,此人也配和我、包船王相提并论!”

    李家成自言自语道。

    由于林正杰的年轻、白手起家,又打造成如今的泰富集团,所以香港媒体总是将林正杰媲美李家成、包玉刚一样优秀的商人。

    但在李家成看来,林正杰的手法太过‘恶劣’、‘肮脏’,毕竟华人讲究儒家道义。

    殊不知,李家成当年去偷学别人的塑胶技术,甚至可以说是违法行为。

    就是他暗购英资公司的股票,打着‘大涨华人威风’的名义,和林正杰的收购有什么不同。

    新的一周。

    收购及合并委员会在礼拜一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以后再也不批准‘部分收购’。同时,对于眼下中巴发生的收购战,建议尽快召集股东大会,选举新一届董事会。

    此举,确实有偏袒中巴原管理方的嫌疑(是笔糊涂账),但却不影响阿瑟龙执掌中巴公司。

    一般来说,股东大会参与投票的股权,差不多也就90%出头一点,甚至不到90%到场,很多人都不会来参与的。

    所以手持40.8%股权,再加盟友6.5%的股权,阿瑟龙公司基本是稳赢的局面。

    与此同时,就是那些小股东也不会倒向颜氏家族,而是倾向更厉害的阿瑟龙公司。

    在小股东们看来,林正杰和韦理的强强联手,足以让中巴公司脱胎换骨。

    上午。

    林正杰来到大通银行,会见了大通银行香港负责人亨瑞·琼斯。

    当年李家成的崛起,便有大通银行的鼎力相助——在1976年冬,大通银行承诺给长实集团一笔2亿港币的贷款。正是凭借这一笔资金,再加上长实集团的现金流,李家成击败了置地,获得中环地铁站上盖的发展,从此走上巅峰。

    要知道,当时的中环可谓是置地的老巢,李家成打入中环,又是击败置地,瞬间提高了长实的知名度。那一役,可谓长实的转折点之一。

    不过林正杰这一次来大通银行,并不是为泰富集团借贷,而是个人企业‘维港投资’借贷。

    “林先生,欢迎你来到大通银行,这是我们第一次的合作!”亨瑞·琼斯高兴的伸出手,欢迎道。

    眼前的年轻人,如今可谓与李家成、包玉刚齐名的华人富豪。

    倒不是说,林正杰的财富已经追赶上李家成和包玉刚,而是林正杰的崛起速度,以及白手起家的背景,让其影响力不低于老牌华资大亨。

    林正杰伸出右手回应道:“期待和大通银行这样的优秀银行,多多合作!”

    两人坐下来后,亨瑞·琼斯说道:“最近泰富集团收购中巴公司,过程非常精彩,林生的收购造诣相当的高。据我所知,你并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却有着华尔街的金融本领。”

    提起华尔街,亨瑞·琼斯自然很自豪。

    林正杰自然不会轻视华尔街的实力,那可是世界上金融的最高殿堂,他谦虚的说道:“这次收购,是由和记大班韦理作为财务顾问,故进行的较顺利。”

    韦理还是和记大班,不过应该年底就应该离任,甚至可能年中就可能离任。

    亨瑞·琼斯点点头,说道:“泰富集团如今声誉正隆,林先生这次来,想必是为贷款的事情吧?”

    言下之意,贷款的事情好说。

    泰富集团目前市值依旧在16亿左右,2月下旬最高时18亿港币,跌的不算厉害。

    信誉完全没有问题!

    林正杰便道明来意,说道:“这次是我个人想借贷一笔资金,用我泰富集团的部分持股作为抵押。”

    亨瑞·琼斯也不感到意外,毕竟林正杰是白手起家的富豪,个人财富一定很少,财富都集中在上市公司上。

    他说道:“你想借款多少?”

    林正杰说出一个‘惊人’的数字:“3亿港币。我可以抵押给你们25%的泰富集团股票,也就是价值4亿的股票。”

    亨瑞·琼斯稍微犹豫了一下,说道:“泰富集团的声誉、潜力都没有问题,就是价值4亿的股票,抵押贷款3亿的话,确实估值较高。我还知道,最近香港股市在下滑,所以又增加了一些风险。”

    林正杰不想别人知道,他还有3亿多的财富(证券和黄金投资),所以坚持说:“股市调整再正常不过,亨瑞先生,很多银行都愿意无抵押向我借贷。这次我拿出4亿股票抵押,很快也会变成5亿、6亿,所以风险绝对不算大。更何况,泰富集团对我的重要性,你应该明白的。”

    泰富集团就是他的事业,怎么可能不还钱,然后不拿回抵押股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