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鲁王:我真该死啊!(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接过奏章看了一眼。

    哼了一声。

    “老十果然是这个心思!瞧不上咱的卫所制!要将鲁王藩的兵改为募兵制!

    还大放厥词,说什么要打造大明第一强军!”

    说着。

    朱元璋随手将奏章丢在桌案上。

    “真是笑话!这天底下,强军都是在战场上拿人命拿鲜血换来的!

    臭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凭他养些个乱花钱的少爷兵就能算是天下强军了?”

    口中一边说着,脸色却好看了不少。

    朱檀并没有如自己一开始想的那样,是为了发展藩地内的经济而牺牲了军事。

    若是如此,那朱檀就不适合做辅政亲王了。

    目光太短浅,也太唯利是图是不能执掌国家权力的。

    朱元璋也会为朱檀的选择而痛心。

    但现在却不同。

    既然朱檀解散卫所只是为了提升军队战斗力,不管这条路合不合适,能不能走得通,都证明了朱檀不是目光短浅之辈。

    单凭这一点,朱元璋宽心了不少。

    虽然孩子不听话,但至少不是没出息。

    对于老朱来说,不听话顶多是欠揍,没出息可就没救了。

    但老朱的表情落在朱标等人眼里,就又有不同了!

    虽然鲁王忤逆犯上,胆敢抗旨,甚至不遵礼法,如此草率将奏章递上来,陛下竟然没有追究,反而面露喜色!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陛下对鲁王的偏爱了!

    朱标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算了!

    偏爱就偏爱吧!

    想来也合理。

    若是自己做皇帝,儿子能一年给自己搞来几百上千万两银子,自己恐怕也会十分偏爱他!

    那哪儿是爱子啊,分明就是送财童子!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道:“太子,明年春天,朝廷就要对漠北用兵了!

    这件事,原本计划要到洪武二十年才发动。

    毕竟,北伐消耗巨大,朝廷也要攒攒家底。

    幸好有老十那个臭小子搞来的银两,这才算是解决了朝廷的后顾之忧!

    如今大明兵强马壮,纵然有郭桓那群贪官污吏祸害了不少粮食,粮草也依然充足!

    北伐,只差这么一战了!”

    朱标听到朱元璋话,微微一笑。

    自古以来。

    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一直在军事行动的时间上保持着一定的默契。

    中原王朝向来喜欢选择在春季进攻草原。

    这个时候,草原上冬季冰雪消融,气候环境相对没有那么恶劣,对进攻方而言更适合深入漠北。

    同时,对中原王朝而言,要进攻漠北草原,需要准备大量的粮食资种,而经过了秋季和冬季的储备和军事动员,才能具备进攻草原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等到中原王朝的大军扫荡完漠北之后,大概也就到了秋季,正好可以消耗新一年的粮食。

    更完美的是,春季,漠北草原万物新生,中原王朝的军队也可以趁势在草原上就地取食,减轻后勤压力。

    而对于防守方游牧部落而言。

    春季就过得十分艰难了。

    春季是牲畜繁殖的季节,一般游牧民族会分散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育雏。中原大军若是这个时候进攻,草原大军很难在短时间内集结,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牛、羊、马之类的牲畜繁衍生息。

    此外,中原大军还很喜欢放火烧草原,影响草木生长,让以草原为生的游牧民族陷入危机。所以游牧民族往往在春季都离边境远远的,找个偏僻的地方躲起来,尽量不让中原王朝军队发现。

    所以,基本上从秦汉到大明,中原王朝针对草原的军事行动,都会选择在春季。

    而对于游牧民族而言。

    他们进攻中原的时间基本上都会选择在秋季。

    这个时候,草原上的生产活动基本上已经结束,大多数的男性牧民都可以就地转化为骑兵,南下劫掠。

    同时,中原地区恰好也到了收获的季节,草原人抢劫起来,也更加有利可图。

    事实上,游牧民族进攻汉地,几乎都是因为生存危机!

    草原上物产贫瘠,什么都缺,粮食、布帛、女人、金银.

    草原骑兵几乎会抢走他们见到的所有东西。

    特别是元朝灭亡后,被赶到了漠北的元庭更加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同时也十分怀念在中原王朝锦衣玉食的生活。

    为了能让他们在草原也相对可以享受到这种优渥的生活。

    元庭对于南下劫掠就更加热衷一些。

    而在所有被劫掠的物品当中,最为吸引蒙古人的,竟然是铁锅!

    每年秋天,都会有大批蒙古骑兵在抢劫和护卫抢到的铁锅过程中被明军斩杀。

    蒙古人在草原上生活,除了以牛羊肉为食,更多时候,还会吃炒米、奶豆腐等等。

    而这些食物的制作和烹煮,几乎都需要用到铁锅。

    然而,蒙古人的冶炼技术不过关,根本无法制造铁锅,再加上大明对蒙古十几年如一日的封锁,导致铁锅在草原上变得珍贵无比。

    草原上经常会将铁锅当作彩礼或者嫁妆,据说男子家中如果没有铁锅,草原上的姑娘是不愿意嫁的。

    如果兄弟分家,家里只有一口铁锅,那么就将一口铁锅对半分。

    而破损的铁锅,蒙古人也舍不得丢弃或者熔炼为武器,反而会用牛皮补起来,凑合着用。

    今年。

    大明挡住了秋季草原人的劫掠。

    明年开春,就到了大明天军向草原人报复的时候了!

    朱元璋淡淡道:“从洪武二年,开平王并岐阳王扫荡草原以来,已经七次了!

    从攻破元庭上都,将元顺帝逐入草原,到逼得爱酋识理达腊郁郁而终,再到如今,将元顺帝的孙子脱古思帖木儿赶到漠北不敢南顾,时间已经拖得够久了!

    咱不想再看见这些鞑子扛着元朝的旗号妄图复辟!

    这一次,咱要毕其功于一役,到时候,咱会亲自安排筹划这一战!

    无论是盘踞东北的纳哈出,还是脱古思帖木儿,他们的好日子,也该结束了。”

    朱标听到这话,也是心潮澎湃。

    “父皇是一代雄主,此役,我大明必胜!”

    朱元璋微微一笑,负手道:“太子,你说,这一次北伐,咱该派谁去?”

    朱标愣了愣,他忽然想起来。

    妻舅蓝玉没事就在自己身边提起北伐的事情.

    言语中,屡屡表现出想要做北伐主帅的念头。

    当然,朱标也知道他的心思。

    他太想进步了!

    蓝玉起初是常遇春帐下军官,因为发迹较晚,即便是战功不少,到了开国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四品大都督府佥事。

    当然,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大明初立后,需要南征北战的时候同样不少。

    这个时候才华横溢的蓝玉就开始发光发亮了。

    从洪武四年开始,蓝玉屡立奇功,南征北伐东征西讨,斩杀敌人无数。

    一跃成为新生代中最能打的将领,也在洪武十二年成功获封永昌侯。

    不过,蓝玉的心思,朱标清楚。

    区区侯爵显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接下来的时间里,蓝玉依然没有闲着。

    洪武十四年,会同颖国公傅友德、西平侯沐英,远征云南,彻底剿灭元梁王,这期间,蓝玉又是立下了大功。

    不过,这显然还不足以让他晋封国公!

    而现在,能够立下足以封国公大功的,也只有北伐一项了!

    朱标是愿意成人之美的,毕竟蓝玉跟自己的关系特殊。

    同时他也相信以蓝玉的能力,扫荡漠北也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朱标犹豫了片刻,还是没有推荐蓝玉。

    他担心父皇说自己任人唯亲!

    想到这里。

    朱标缓缓道:“若论统率大军,扫荡漠北,儿臣以为,当拥魏国公!

    他经验丰富、资历又深,是大明第一战将,若由他主导北伐,这一战当无问题!”

    朱元璋微微一笑。

    “魏国公病体初愈,那可是过了一场生死关啊!

    若不是有老十送去的青霉素,咱连追封老兄弟的封号都想好了!

    漠北苦寒,行军艰难!咱可舍不得再用他了!

    否则,若是他有了三长两短,便是史书上,也会留下对咱的非议!”

    朱标想了想,道:“宋国公冯胜可为主帅!”

    朱元璋点点头,道:“宋国公老成持重,百战之身,这次北伐,非他莫属!还有吗?”

    朱标道:“颖国公傅友德!”

    朱元璋笑笑,道:“自然也少不得他!还有吗?”

    朱标想了想,道:“信国公汤和!”

    朱元璋闻言,却是摇摇头。

    “信国公的本事有多大咱清楚!他这个国公怎么来的,你心里还不清楚吗!若非顾念旧情,咱是绝不会封他的。

    平日里带军以强击弱还勉强能胜任,若是进了漠北,有个三长两短的,老十可就没有岳父了!”

    说完,朱元璋自己也忍不住一笑。

    今日怎么还揶揄起老兄弟来了!

    朱元璋看看朱标,忽然问道:“太子,你为什么没有提西平侯蓝玉的名字?”

    朱标愣了愣,随后苦笑道:“西平侯虽然战功赫赫,可资历毕竟尚浅”

    朱元璋摆摆手,道:“西平侯这些年上蹿下跳,跟个猴子似的!整日里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跟咱都不止表露一次心计,想要北伐了!

    他是你的妻舅,难道他的心思,你还不知道?”

    朱标干笑一声,道:“儿臣自然是知道的.只是”

    朱元璋笑笑,道:“既然知道,为什么刚才咱问你,你却不说?

    太子,举贤不避亲!

    老实说,蓝玉这个人,跟开平王还是十分像的!

    擅长突袭,作战勇猛,上了战场就是拼命三郎,完全不怕死!

    说他是大明如今最锋利的刀也不为过!

    不过,此人善谋事,却不善谋身!

    开平王是如此,蓝玉只怕还要再加个更字。

    锦衣卫跟咱报过他不少事情!好大喜功,奢靡无度,性情暴躁,骄纵跋扈!

    哼!

    咱当年收了那么多义子打天下!

    这个混账也有样学样,收了那么多义子.

    都是朝廷的将士,他收作义子想干什么?

    岂有此理!

    他那永昌侯府里,更是养了一批女眷,淫乐放纵!

    平日里,更是勾结豪强,捞取好处!

    咱能忍他这么久,一方面是惜其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你!”

    朱元璋说到这里。

    朱标已是汗流浃背!

    他忍不住惶恐道:“父皇苦心,儿臣愧受!”

    朱元璋叹口气,道:“蓝玉正当盛年,咱却不行!咱老了!

    日后,能约束他、用好他的,也只有伱!

    这些武将,你不能一味地施恩!

    更要学会示威!

    你得让蓝玉知道,他能有今天不是仅凭他的本事,更是因为背后有你!

    你须得好好敲打敲打他,方才能成才!”

    朱标点头道:“儿臣遵旨!”

    朱元璋皱眉道:“太子,在朝中你一直被文武百官夸赞仁厚!

    这个词在有些时候,是好的。

    起码,你可以得到臣子的真心拥戴。

    但对于一个合格的天子来说,只是仁厚,不够!

    更不行!

    这一点,你得跟老十学!

    对于老十,咱关注的可是不少。

    他才刚刚就藩多久?

    他身边的人就已经对他死心塌地,不但忠诚,而且惧怕!

    忠诚是因为他大方!他身边的人,只要用着得力,都舍得加官进爵,大加封赏!

    惧怕是因为他喜怒无常,御下有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