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解决思路(求五星好评!)(2 / 2)

加入书签

        也就是说,这只是局部缺粮,全国并不缺。

        只要有钱,粮食还是可以解决的。

        如果能给那些受灾的生产队弄一批小猪仔,到时候只要他们队里产的粮能够支撑四到六个月,那就能等到小猪仔长大。

        到时候小猪仔长大卖了钱,那就能能拿这个钱买粮食吃,问题不就解决了。

        如此一来,县里要出的顶多只是一些小猪仔的钱,绝对要比大规模救济这些灾民花的钱少很多。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多的猪吃什么!

        大冬天的猪草又没有,难道要用谷物喂猪。

        要真有那么多的谷物,直接给人吃不就行了,何必要养猪?

        周扬显然是看出来李长青的疑惑,当即将他们生物饲料养猪的模式和他详细的介绍了一遍。

        甚至于为了更直观的让他看到这种养猪模式的可行性,周扬又带着他们看了村里的饲料厂和骨粉厂,又带着李长青和正要返回省城的秦学义聊了聊。

        在了解完八宝梁村的神奇养猪模式后,李长青彻底的惊呆了,也受到了极大地启发。

        今年夏天县里大范围的干旱,由于前期缺雨,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但夏末之后,却又阴雨不断,后期的农作物一个劲儿的疯长。

        于是乎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本该产粮食的庄稼最后全都长了秸秆儿和叶子,却没有多少粮食。

        通常,这些秸秆儿最后不是被当成草料喂牲口,就是被拿去当柴烧。

        如果真的能利用起来养猪的话,不但可以解了县里缺粮的危机,甚至于可以构建起一条新的产业链。

        在确定了技术方面不存在问题之后,李长青当下便在周扬、闫耿东以及秦学义等人的协助下,将这个想法整理出了一个简易的方案,而后拿着方案急匆匆的回到了县城。

        看着小吉普远去的影子,周扬忍不住摇了摇头。

        都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话诚不欺我!

        原本按照周扬的规划,他打算先用八宝梁村的两个生产队作为试点,然后成功饲养一两批长白猪,将村里社员们的收入大幅度的提升,在整个八宝梁大队树立一个标杆。

        如此一来,便可以利用老岳父在整个大队强大的号召力,引导整个八宝梁大队8个自然村17个生产队一起养猪。

        最后,由点及面,让全县的老百姓都跟着一起养猪。

        在这个过程中,八宝梁村可以通过回收秸秆、出售饲料等商业行为,赚取一些利润。

        但是一旦县里插手,到时候很可能会将生物饲料的技术公开,到时候卖饲料这事儿可能就黄了。

        我自己都能做,凭啥花高价买你的!

        不过想到几万人灾民饥肠辘辘,周扬又能说什么?

        他能为了村里的丁点利益,置那五六万人的生死不顾吗?

        还是说硬着头皮,让县里向市里伸手,市里再向省里求援?

        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绝大多数人都应该知道怎么选择,更何况是这个讲究奉献的时代。

        所以周扬相信,如果老岳父以及张根旺、王平等人知道这事儿的话,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当然了,现在周扬提供的只是一个思路。

        至于县里最终怎么选择,又会以什么样的方案进行,周扬就管不着了,他能做的只有这些。

        因为明天他就要去京城了,回来的时候差不多也快月底了,也就是说他可能全程都不会参与这件事情。

        但不管县里最终会怎么选择,周扬都希望那几万受灾严重的百姓能免遭饥荒,挨饿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