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迎亲使团(1 / 2)

加入书签

这几日的时间过的很缓慢,寒翊云的整个精神状态,都是昏昏沉沉的,连近日来府汇报的君玉也都没怎么搭理。

直到第六日清早,君玉火急火燎地赶来将军府,传来昨夜宫中的消息,才完完全全地震醒了寒翊云。

原来昨夜,单大统领巡防宫禁时,拿下了一名偷运宫中物品的太监,大统领亲自坐镇刑审,这位太监才把所有的事情都吐了个干净。

这个太监是忠义侯府的世子宁海才安插进宫为他办事的,日前佳阳公主一案,便是出自他之手,只不过他是受了宁海才的命令,才敢如此胆大妄为。

据他所称,他是被佳阳公主撞破偷运一事,只好暂时把她打晕了藏起来,之后禀告给忠义世子,世子直接下令让他灭口,他便只好照做,之后见琼湖那儿少有人烟,便抛尸于琼湖旁的假山里。

单大统领当夜就将此事回报给皇上,皇上龙颜震怒之下,当即下令让单大统领亲自前往忠义侯府,连夜将忠义世子关进了刑部大牢里。

寒翊云凝神听闻之间,就已经嗅到了这里面的可疑气息。

“君玉,此事你有何看法?”

寒翊云这么问是有原由的,因为他看到了君玉眼里的怀疑。

君玉在说此事的时候,在几个关键点上也都用了怀疑的口气。

“总舵主,君玉以为,这是一个事先设好的局。”

君玉所下的定论,与寒翊云心中所想大致一同,不过他还是想看看君玉是如何得出此种定论,于是侧眼看向他,问道:“怎么说?”

“属下曾派宫里的兄弟秘密探查过公主陈尸的琼湖假山,照现场状况来看,那里的确就是第一案发地点,与这名太监所言的抛尸于此有所冲突,更何况他若真有这机会抛尸到假山里,何不直接抛入琼湖里,只要尸体沉了下去,自然就了无踪迹。”

寒翊云不由点了点头,和他所设想的一样,但这整件事情,君玉还没有说完整,于是他继续发问道:“还有什么?”

君玉仔细认真地想了想细节,结合这位忠义世子平素的品性,一下便如豁然开朗。

“这太监口口声声称他是忠义世子的人,可实际上忠义世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知道,他不过就是一个无能的草包。平日里欺软怕硬,表面虽然张狂,但实际上胆小如鼠,就算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安插人在皇宫里做出这样的事情,更何况他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为财?还是为权?众所周知,忠义侯爷最是溺爱他这个正房所出的长子,凭借他忠义世子的身份,他想要什么,他的父亲难道不会给么?”

君玉的这些话倒断是真正说到了点子上,这的确就是一个为这位忠义世子所设的局,而这背后设局的人很聪明,从头到尾他都无需出场,皇上盛怒之下,这位忠义世子必死无疑。

不过寒翊云还有一个疑问,单大统领的思虑虽然没有这么灵敏,但是他跟在皇帝身边行事多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谨慎的人,不可能在只掌握人证而没有物证的情况下,就上报天听。

“一个太监的三言两语,还不足以定一个二品世子的罪,是否还有其他的物证?”

君玉目光流转,缓缓点了点头,“据说,单大统领已经掌握了宁海才写给这位太监的亲笔书信,而且书信上还盖有这位忠义世子的私章。”

朝廷二品世子的私章,是很难作假的,光凭这一点,宁海才就难以脱罪,但连这个私章都能弄到手的设局人,除了是忠义侯府里的人,还会是谁呢?

寒翊云不禁抿嘴苦笑,没想到他还没有动手,忠义侯府里的人就已经按捺不住,开始自相残杀了。

这些日子以来,皇宫里一直都没有处置宁海才的旨意传出来,可见皇帝虽然盛怒,但是制衡的心思却从未变过,依然不忘权衡利弊,先要保证朝局的稳定,方有后话。

寒翊云认为此事隔岸观火就已足够,完全不需要推波助澜,也不打算让任何盟人插手此事,就放任他们自己去暗斗,而此时他的心思都放在了西雁与大明同定于本月上旬的迎亲之事。

十二月初,年节渐近,原定于和亲的靖阳公主在此时上书,恳求皇上让她于国中过完年节再行出嫁,其父定国公也同时上书求情,明帝酌情恩准,然而西雁迎亲使团已行至半途,于是明帝便遣派使臣传书至西雁,盛情邀请迎亲使团留于大明境内过节,雁帝欣然同意。

去年此时,东境绛族来犯,城内正值大军整顿,随后号角声起,以致于整座长临城里都没有一点点过年的气氛,连皇宫里也只是在除夕夜里简单的摆了个家宴。

不过今年却大为不同,一无天灾,二无人祸,又逢国喜撞上年节,所以长临城里的气氛也是格外的好。

只是这国喜,却并非是所有人的喜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