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巨浪来袭(2 / 2)

加入书签

    “太厉害了.”

    李想不由得感叹道。

    “所以是谁想出来的?是个人才啊!”

    “我不知道。”

    陈念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不过我估计,伱要去找到具体是谁的功劳,那是很难的。”

    “这一类天才的想法,往往就诞生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之中。”

    “可以说,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每一个人,都是天才.”

    “确实如此。”

    李想郑重点头。

    而在他心里,却已经开始期待了    而与此同时,CALT内,巨浪-3项目组作战指挥部。

    朱学军的脸上满是长期超负荷工作留下来的纵横的沟壑和乌青的印记,但她的眼神却是从未有过的明亮和坚定。

    就在刚刚,她收到了巨浪-3项目的最新报告。

    根据前期DF-41项目的成果,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包括气动、战斗部功能、引信与战斗部配合、空气动力等等环节在内的地面测试全部完成,最后一次弹头气动外形优化结束,运载分系统、地面设备分系统、导弹武器系统测试也全部圆满结束,甚至连最困难的电磁兼容测试,也以超乎想象的效率达成了预期目标。

    而这也就意味着,这枚从陆基改为海基的战略导弹,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地面测试环节。

    下一步,就要对它进行飞行测试,去检验总体技术方案、检验各分系统的配合情况了。

    按照朱学军的经验,国内的所有导弹项目,只要是能进行到这一步的,基本上都没有出过太大问题。

    如果是以相对激进的态度去评价,甚至可以说,这枚导弹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项目取得阶段性胜利了。

    站在指挥室的大屏前,朱学军最后一次看向了报告中最新的性能参数。

    在新型高燃冲压发动机、新型冷却系统、新型燃料的加持下,哪怕尺寸较陆基版本的DF-41缩水了不少,但这么导弹的预期射程仍然达到了恐怖的13000公里。

    也就意味着,它无论从地球上任何一片大洋发射,都能对美方本土形成有效打击。

    而在打击能力方面,它与DF-41并没有任何差异。

    同样可以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同样可以一次性对外投掷120枚每枚爆炸当量相当于30万吨TNT的分导式核弹头,同样可以保证打击精度在100米范围内。

    一句话总结,这枚导弹的尺寸缩小了,但威力却没有丝毫降低。

    跟DF-41一样,它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它的诞生,标志着核反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标志着从陆基威慑时代,正式进入了陆、海、空三位一体时代。

    朱学军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后,她转过身,面向作战室里仍然在埋头工作的众人,开口说道:    “各位。”

    会议室里的众人抬起头,一齐看向了站在前方的朱学军。

    “我刚刚收到报告,巨浪-3实验1号弹体,已经完成了全部地面试验。”

    “实验结果,完全达到预期项目目标。”

    “好!!”

    她的话音刚一落下,作战室里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哪怕是刚刚还萎靡不振地趴在桌前休息的研究员,此刻也激动地占了起来,脸上浮现出略显病态的潮红的颜色。

    他们等待这一刻太久了虽然只是阶段性胜利,但不得不说,它同样是一次举足轻重的胜利。

    所有人都在互相击掌、互相拥抱,也有人在吹嘘着自己小组给这个项目做出的贡献。

    这算是一点小小的、让人会心一笑,却不会引来任何反感的虚荣心-——或者说,其实也是一种认同感的体现。

    朱学军放任着众人难得的放肆,她只是满脸微笑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场面安静下来。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甚至还没等到她准备的那几句祝贺的、鼓舞人心的话语说完,整个场面就迅速地安静了下去。

    在短暂地庆祝之后,他们重新又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几乎是没有任何停滞,又投入到了他们的工作中。

    这一幕有些突兀,如果放在其他地方的话,甚至可以说有些诡异的尴尬。

    可落在朱学军的眼里,却让她的眼眶都不由得有些湿润。

    是的,他们并不愿意停下脚步。

    这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当他们看到自己终点的旗帜、看到自己的身后再无他人的时候,兴奋是必然的,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更加艰苦卓绝的冲刺了。

    朱学军默默地张了张嘴,她想要说些什么,却全部咽了下去。

    最终,她只给大家留下了平平淡淡的一句话:

    “今天早点下班,好好休息。”

    随后,她转身离开了作战室,带头走向了回家的方向。

    几天之后,在长达数月的压抑之后,一条经过层层审核、层层讨论之后的消息,如同惊雷一般,炸开在所有人的耳边。

    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完成全部地面实验,正式转入空中实验过程。

    在未来,现役094级核潜艇将全面换装巨浪-3,以取代现役的巨浪-2导弹。

    这条新闻所隐含的寓意不言而喻,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它就如同一声贯穿长空的号角,也如同一面被挥舞在最前线的旗帜。

    它的出现是不合理的-——因为按照一般的流程,这类战略级武器,甚至有可能在投入现役两三年之后,才会被逐步公开。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合理,它才显得意义非凡。

    当它以这种方式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知道,局势将要发生巨变了。

    反攻,将要打响了。

    巨浪-3所掀起的巨浪,已经逐渐成型。

    而第一波冲击,将在东经125度的海面上兴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