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合成成功(1 / 2)

加入书签

第332章  合成成功    几天之后,一条“爆炸性”的消息突然刷爆了全球科研圈子。

    这是真正的字面意义上的爆炸性消息,因为它确实与爆炸有关。

    “美国克里斯特实验室成功在高压条件下合成全氮阴离子盐,开启人类新时达。”

    没有人对这个看上去有些夸张的标题表示不满,因为如果情况属实,那用“新时代”来形容确实并不过分。

    全氮阴离子盐可不仅仅是一种安全稳定的炸药那么简单,凭借着超高的比冲数值,它确实有可能开启航天新时代。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条消息仅仅是消息,而并不算是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因为根据实验室透露,他们的成品已经因为实验意外而消亡了,而具体的论文和以及实验数据,也并没有完成输出。

    所以,虽然学界对此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但也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就此下定论。

    但哪怕仅仅是这样,克里斯特也已经足够满意了。

    毕竟,他发布消息的目的,本来也就是“引发关注”而已。

    而在目前信息交流最频繁的互联网论坛上,对这条消息讨论的热度也逐步高了起来。

    “克里斯特实验室的消息可信度高吗?就空口无凭的一条报告,没有化学式,也没有相应的数据支撑,更没有成品展示,就这么靠嘴说,有点太儿戏了吧?”

    “这倒是正常的,现在还没有进入到发论文的阶段,大部分科研项目,在实际成果出来之后都是会先放出消息,起码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会开始撰写论文、申请专利、公开技术。”

    “基本上说,克里斯特实验室这次的信息公开属于比较普通的操作,我大胆猜测一下,他们应该是达成了某种不完善的成果,想要进一步研究,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经费,所以才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发关注。”

    “这一点,从他们所说的‘成品已经意外消亡’这个情况也可以印证。”

    “但无论如何,没有证据,还是很难让人相信其真实性啊”

    “还好吧,克里斯特实验室背靠的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克里斯特本身就是含能材料、尤其是含氮材料领域的大牛,当年合成全氮阳离子盐的时候他就参与过项目,也属于领头人之一。”

    “这样的一个人物,你说他刷点小花招刷存在感我信,但你要说他手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愣吹牛逼,那就有点恶意中伤的味道了。”

    “而且,根据他们公开的简易流程,有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去做重复试验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跳出来打假,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消息的基本可信了。”

    看完内行人的解释之后,众多网友也都有了基本的判断。

    对于这类最新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人的反应还是相对平和的。

    诚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见证过数次我方与美方的冲突之后,大部分网民对老美的态度都算不上多好,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旧会对不断推动人类科技向前发展的科研学者们表示尊重。

    所以,针对这条消息的讨论大部分也都停留在技术层面,大家更关注的是全氮阴离子盐出现之后能做什么、能有什么用途。

    “.反正目前还不清楚美方这次合成的化合物的性能,不过如果但从材料本身来分析,你们说的这玩意儿是新一代炸药这种说法还是不太靠谱的。”

    “全氮阴离子盐的稳定性虽然高于全氮阳离子盐,但它的分解温度基本上不会太高,估计也就一百多摄氏度。”

    “在这种情况下,爆炸还没发生,化合物就已经分解了。”

    “所以说,不应该把它当成纯粹的爆炸物看待——尤其是在高压法下合成的全氮阴离子盐更是如此。”

    “相比之下,我倒是更期待我们自己的化学方向的成果,据说南理工那边也打算发布进展报告了,还开了个学术会议,要跟老美打擂台。”

    “我总觉得,他们应该是手里攥着什么秘密武器,要不他们应该不会那么自信才对”

    这条评论发出之后,不出所料的,原本和谐讨论的网友们立刻分成了两派。

    其中一派认为化学法难度过高、南理工技术底蕴太差,基本上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

    而另一派则认为,近几年华夏科技的发展都呈现出某种不可思议地跨越性趋势,这一次很可能也不例外。

    两拨人马争执不下,渐渐地,单纯的技术讨论开始变了味。

    “伱们想的太美了,总以为自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技术的积累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别以为搞出了一些应用技术上的突破就有多了不起了,在基础科学领域,老美才是老大!”

    “你以为我们材料学很强吗?别扯了!不说全氮阴离子盐项目,金属氢项目,不还是要靠外援吗?”

    “认清现实,正视差距吧。”

    “呵呵,楼上的是跪太久了站不起来吗?我们的材料学不强?你自己去翻翻《先进材料》,看看这几年我们有多少论文?”

    “别的不说,光是航空领域新材料,这几年就出了多少了?”

    “要不然,你以为我们的飞机哪来的,航母哪来的,导弹哪来的?”

    “光是有材料更新并不代表材料学就强,那些高温阻燃材料不过是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重新排列组合罢了,跟全氮阴离子盐的难度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一个是老技术的优化,一个是崭新的新技术,能一样吗?”

    “别说那么多了,你们要是觉得南理工牛逼,让他们直接拿成果出来啊,你看看他们敢回应吗?”

    “呵呵,拿出一个‘因为意外已经消亡’的成果吗?谁还不会啊.”

    争论愈演愈烈,而冲突的核心,也慢慢集中到了进行着同类研究的南理工项目头上。

    无论所持的观点是正面还是负面,所有人都在期盼着南理工能站出来回应、能公开他们的最新进展。

    然而,处于讨论中心的南理工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因为,这只规模不大的研发团队,此时正在集中他们的全部力量,对项目发起最后的冲刺。

    技术、工艺已经完全确定,距离真正合成出全氮阴离子盐,只有一步之遥了    另一边,伦敦,国家复合材料中心。

    布鲁克·寇茨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而他的对面则是从在帝国理工时期开始就一直跟着他的学生、同事兼朋友菲林·威瑟斯。

    布鲁克罕见地没有在这个本该享受下午茶的午后离开中心,去到他熟悉的咖啡馆里喝上一杯加满糖的红茶,而是反常地留在了办公室里,仔细地阅读着一封来自华夏的邮件。

    对他这样地地道道的英国人来说,这似乎是有些太过于辛苦了。

    如果放在以往,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而被迫“加班”,布鲁克都少不了要在嘴上咒骂几句,甚至有可能会就此罢工。

    但这一次,他却乐在其中。

    原因很简单,这封邮件里所书写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给他提供的趣味,已经超过了喝不到一杯完美的下午茶的损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