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明未来趋势(1 / 2)

加入书签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朱见深心情大好,笑声爽朗:“下野的日子过得可还好?”

    “还好,很充实。”李青微笑点头。

    “嗯……一会儿下了早朝,不急着走,咱们君臣二人好好喝一杯。”朱见深毫不掩饰自己对李青的倚重。

    奉天殿这个权利场上最神圣的地方,却成了君臣二人唠家常的场所。

    但满朝文武无一人跳出来说什么。

    李青很讨厌,却也有大贡献,有太多证据佐证,他们也无法昧着良心说话,更是不敢招惹这煞星。

    忍忍就过去了,毕竟……李青都这岁数了,已然蹦跶不了多久,没必要在这节骨眼儿上跟他……跟自己过不去。

    两人唠了好一会儿,直到李青提醒,朱见深才想起这是朝会,然后才进入流程。

    ……

    下了早朝,君臣二人出了奉天殿,往乾清宫走。

    “皇上又设立了西缉事厂是吧?”

    “这你都知道了,消息还挺灵通的嘛。”朱见深笑呵呵地点头,道:“既然先生不甘寂寞,不妨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吧。”

    李青给了他一个白眼,哼道:“你倒挺会做生意。”

    “哎?这怎么会是生意呢?”朱见深佯装不满,“朕欲与卿再创大明辉煌,先生显然尚有余力,他日青史留名……”

    “以我现在的功劳,貌似也能青史留名吧?”李青打趣。

    “这倒是。”朱见深讪讪一笑,“不过,你要留在朝廷,更能浓墨重彩。”

    “你知道的,我并不看重这个。”李青摆摆手,“还是说说西缉事厂的事吧!”

    朱见深略显失望,点头道:“朕设立西缉事厂,也是无奈之举,前些日子宫廷发生了一起案子……”

    来到乾清宫,李青也弄明白了经过,明白事出有因,心中的不满也减轻许多。

    “事急从权,再设一厂倒也无可厚非,不过……这终究不是妥善之法。”李青叹道,“若他日西厂也出了问题,你难不成还要设立个南缉事厂,亦或北缉事厂?”

    “那不会。”朱见深摇头,引用之前李东阳那套说词,予以解释。

    李青不由苦笑道:“那你可有想过,厂卫冗员浮杂的危害?”

    “这个……”

    “大道至简。”李青说道,“无论任何事物,都是越简单越好,太祖时仅有一个锦衣卫在,不还是照样办事?”

    李青叹道:“你认识到了官僚机构臃肿的危害,就没意识到厂卫臃肿带来的祸害吗?”

    朱见深有些不悦:“朕安全都受到了威胁,还管得了那些?”

    “我又没让你现在撤除,办完了事,就解散了吧。”李青道,“太监权势过于庞大,也不是个好事,汉唐都有例子在前。”

    缓了口气,又道:“诚然,大明的太监权势远远比不上汉唐,可若一直大力扶持,你又敢保证未来的大明太监,不会达到那个高度?”

    朱见深沉默。

    良久,点头道:“朕天命到来之前,会妥善处理好,不会给后继之君留下隐患。”

    “如此最好。”李青颔首。

    朱见深听劝,且继承了祖宗的优秀政治基因,甚至青出于蓝。

    这也是让李青很看好,很放心,亦很省心的帝王。

    即便放手不管,李青仍觉得朱见深会做的很好,这么多年下来,朱见深是什么样的人,他再清楚不过。

    这是个可以散养的帝王!

    珍酒佳肴送来,君臣二人边吃边聊……

    “日本国未来会有大变故,大明朝廷可以加大贸易力度。”李青放下酒杯,如此说道。

    朱见深提起玉壶帮斟上,诧异道:“先生怎知这些?”

    李青沉吟了下,说:“我就在日本国。”

    “啊?”

    “现在的日本国室町幕府势微,各地大名将军心思活络,下克上的例子屡见不鲜……”

    李青简单说了下日本国的现状,又道:

    “大明蓬勃了上百年,有开海带来的繁荣,有引进新作物带来的人口兴旺,但这种向上的发展态势,终有一天会减缓,停滞,甚至倒退。”

    “这非人力能够阻止,即便大明的后继之君尽皆贤明,依旧改变不了。”李青轻叹,“如今大明人口已是历朝之最,且还在继续兴旺。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资源终究会到不够分的那天……”

    朱见深沉吟道:“所以,要从其他地方汲取?”

    “不错,这是唯一的办法。”李青抿了口酒,继续说道,“之所以挑中日本国,一是因为那里有政治土壤,二是那里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白银,这个对我大明来说,太重要了,金钱永远是调动百姓的最好驱动力。”

    “不是还有宝钞吗?”

    “不一样。”李青断然道:“宝钞有着超强可复制性,这也注定它的认同感没有金银强,且宝钞已经出现过信用危机,一旦大规模印钞,民间必然不认账,这个之前已经验证过。”

    李青道:“可金银不同,宝钞泛滥会导致民间改用金银交易,但金银泛滥,除了会造成出物价上涨,并不会因为货币危机;

    一来,金银的不可复制性,不会让百姓产生抵触心理,二来,百姓找不到金银以外更好的货币了。”

    朱见深陷入沉思。

    老朱家的人普遍对经济不太在行。

    李青只得换个说法:“你认为朝廷拿着大把印刷的宝钞发放俸禄,跟拿着大量白银发放俸禄,哪个官员更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