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啊,永远的朋友(下)(1 / 2)

加入书签

《啊,永远的朋友》,这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题歌。

当布鲁斯动身前往巴塞罗那之前,曾向自家大老板询问,能否对迪亚纳伯爵,对加泰罗尼亚的城市贵族做出什么样的公开承诺。

对此,上位者便随口冒出了这一句。至于布鲁斯采取何种方式,如何向当事人表达出来,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安德鲁需要的只是一个代表加泰罗尼亚本土贵族的牌面而已。

自从法军拿下塞罗斯港口,并从海上成功封锁了巴塞罗那之后,已经有了不少的城市贵族暗中投靠了法国。作为投名状,他们将获悉的西班牙军方的各种绝密情报,送到安德鲁统帅的手中。

国民公会与救国委员会给予安德鲁的任务,是尽快与西班牙缔结和平条件,以便于将两个比利牛斯军团,合计10多万法军从伊比利斯半岛释放出来,继而减轻共和国的财政压力。当然,尽可能的压榨西班牙王国的财富,也是安德鲁的主要任务之一。

对此,主管外交的勒贝尔委员希望安德鲁能够在雪月中旬,也就是1795年元旦左右达成与西班牙的和平目标。在离开巴黎之前,安德鲁也点头同意了。

然而,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因为意外发生了。

那位戈多伊首相居然被保守派暗中策动的一场民-变搞怕了,胆小如鼠的他居然逃到了马德里郊外避难。至于首相府的内政外交,拱手让给了西班牙国内的强硬派势力把持着。

一周前,法国特使肖弗兰得到了马德里官方的正式答复,只有在所有法国-军队无条件撤离西班牙领土,并公开承诺不接受巴斯克人组建的吉普斯夸省并入法国之后,才能再度开启两国之间的和平谈判。此外,西班牙使节发表了声明:既不会割让任何领土,也不会赔偿金钱。

对此,安德鲁代表共和国政-府予以了断然拒绝。

很快,他以国民公会特派员的名义,要求东西两个比利牛斯军团继续进行在西班牙的战争,允许扶持在西班牙本土的两大民族分裂势力,巴斯克地区与加泰罗尼亚地区,必要时可以武装他们。

与此同时,安德鲁通过采取东拼西凑的方式,作弊式的让地中海舰队赢得了一场看似不错的“巴塞罗那海战”,暂时安抚了巴黎民众、国民公会与救国委员会,也算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时间。

接下来,就要在实施“竞技场”行动之前,让布鲁斯说服作为加泰罗尼亚本土贵族精神领袖的迪亚纳伯爵,站在法国人这一边。

一旦成功,未来的就不是法国入侵西班牙,而是一场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的简化版。

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打算。即便是一场所谓的代理人战争,也会消耗共和国原本就所剩无几的社会财富。

……

视野回到巴塞罗那的圣母教堂。

在路过一处东方式凉亭时,布鲁斯故意拖后了与引路教士的距离,他随即将自己之前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卡柏莱男爵。后者听了先是一愣,但很快又点了点头,表示这件事可以全权交给他来处理。

一路跟随那位中年神父,在这座圣母教堂里面,七弯八拐,也不知走了多久,总算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外停下了脚步。

随后,中年教士推开了门,站到一旁,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进入房间,布鲁斯发现这是一间并不大的屋里,墙上是一个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像,还有一个身穿天鹅绒的被剑和光所穿透的圣母像。

最显眼的地方摆着一张很普通的棕色沙发,一旁书架上的书非常多,摆得整整齐齐,旁边是松木做的书桌距离窗台很近,对称地摆着两三把椅子。

往窗外看去,可以看到一个伯爵府后院的草坪,在远一旦则是高高挺立的榆树尖,就像是长长一列高大的哨兵一样。

在布鲁斯与卡柏莱男爵进入这间简陋书房不久,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从房间的另一道侧门里走了出来。来人中等身材,头戴银色假发,身穿一件紫色外套。

一进入房间,中年人就对着两位客人表达了歉意。

“不好意思,刚才在对面处理了一件棘手的小麻烦,所以耽误了一会儿,先生们,都请坐吧,这个小书房虽然有点寒酸,但非常安全。事实上,它就是我在巴黎书房的一个复制品。”

说话的人就是迪亚纳伯爵。此人早年在图卢兹与巴黎留过学,在法国生活了近十年的时间。等到他得知上一届的老迪亚纳伯爵病重的消息,这才回到巴塞罗那继承了这份家业。

不过布鲁斯却清楚,当时的迪亚纳伯爵是带着家族的特殊使命而留在凡尔赛宫。他希望能影响法王路易十六,继而促使后者说服马德里波旁王室,恢复加泰罗尼亚在1716年就失去的自治权。

可惜,迪亚纳伯爵的努力始终没有任何进展。然而,记录他在法国一举一动的信息,却一直保留在巴黎警察局的档案里。

此刻,布鲁斯留意到对方的脸色却如大理石般苍白,毫无疑问是面临着太多烦心事。就在刚才,迪亚纳伯爵刚刚得知乌尼昂侯爵派往赫鲁纳的援军,遭遇到法国-军队有预谋的伏击。

满载着面粉、橄榄油、黄油、奶酪、猪牛羊肉、药品器械,以及大批弹药的一百多辆大车组成的庞大补给车队,全部留给了法国人。感觉这次补给车队,就是专门为法国士兵准备的。

虽说格拉维纳将军麾下的6千增援部队中的4千人成功突破了法军的包围圈,进入了赫鲁纳城。但由于补给车队的全军覆灭,增援部队的到来,反而再度引发城中的食物短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