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肃党鸡犬升天(2 / 2)

加入书签

沈桂芬言论中最激烈也最受关注的,则是整顿八旗,减免旗饷,让旗人自筹生计。满清的旗人,都由朝廷财政供应。旗人无需工作,就能获得免费的教育、粮食、饷银等。旗人称之为铁杆庄稼,旱涝保收,生老病死都由朝廷保障。

满清的本意是,旗人人口少,要全部当兵,维持朝廷统治。若要旗兵安心服役,就得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家属提供完善的保障。

入关之初,满清的旗人只有二十多万,财政供养压力不大。两百多年过去了,旗人不断繁衍,不少汉人、包衣等转隶旗籍,成为旗人,整个旗人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两百万。

这两百万人,全部都由国家财政供应,是一份非常沉重的负担。

沈桂芬钻研历史,论证说,历朝历代到亡国未年,都会面临一个财政枯竭的难题。这是王朝覆灭的重要诱因。

近代如明朝,明朝未年军队战斗力弱,一大原因是因为军饷不继。推诸根本,则是因为明朝要供养上百万的皇族。河南一省,就封有七个藩王、上百个郡王、上万个宗室子孙。河南一半的财力,供养当地的宗室尤嫌不够。

(朱元璋年轻时做过乞丐,小农思想特别重,生怕子孙吃不到饭,由国家兜底供养皇室。朱氏生育能力特别强,子嗣旺盛,给明朝带来沉重的财政压力。

(爱新觉罗氏生育能力一代不如一代,子孙越来越少。历史上,道光皇帝还生有三个皇子,咸丰帝只生了一个。再往后,同治、光绪、宣统连一个子女都没生出来,紫禁城中“三代不闻儿啼”。)

沈桂芬说,当今旗人的问题,与明未宗室泛滥颇为相似。如果把供养旗人的财力用来练兵,至少可以练成五十万劲旅。

肃顺对沈桂芬的言论特别欣赏,保举他为户部左侍郎,希望沈桂芬帮他整理财政。

(历史上,沈桂芬是晚清重臣,也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慈禧对他非常信任。如果说彭蕴章是清朝第一个掌握军机处实权的汉族大臣,沈桂芬就称得上是第一个掌握中央实权的汉族大臣。)

肃顺之前为户部尚书,升任大学士后,分管户部。大学士是虚职,若能管部,就有实职。再加上他的军机大臣之职,肃顺的权柄更重。

自隋唐起,六部以吏部为尊。内阁堂官升迁,往往由侍郎而尚书,由尚书逐渐迁转至吏部尚书。到了吏部尚书,方可迁转至协办大学士。

清朝同样如此,但实际上又有所不同。因为清朝为封建专制之最,吏部职权大削,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地位较前朝大为下降。

清朝的内阁六部,真正最具实权的,是户部。户部涉及财政核算出纳,专业性强,皇上收不上去。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清朝的户部尚书,或者管部大学士,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如乾隆朝的兆惠、福康安、和珅,道光朝的穆彰阿,咸丰朝的肃顺等。

沈桂芬在户部表现卓异,就连咸丰也对他很满意,钦点他担任东三省总督。

按清朝官制,侍郎为正二品,若要外放,一般外放为巡抚。巡抚虽然同为正二品,但权力地位大于侍郎。由侍郎而巡抚,由巡抚而总督、尚书,是清朝官场上常有的升迁。

沈桂芬由侍郎直升为从一品的总督,相当于超擢两级。

文祥不动,崇厚内调,桂良迁朝,沈桂芬外放。这一番大变动,无异于向世人表明,肃党鸡犬也能升天,恭党就连桂良这样的老臣也要迁降。两党孰强孰弱,明眼人一目了然。

肃顺暗中得意,表面不动声色地说道:“皇上圣明,奴才等散会之后就会拟旨,催促崇厚等人尽快到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