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轻取南昌(1 / 2)

加入书签

南昌是江西省会,号称“粤户闽庭,吴头楚尾”、“控蛮荆而引瓯越”、“襟三江而带五湖”,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时任江西巡抚文俊,眼看span革/spanspan命/spanspan军/spanspan大/spanspan兵/spanspan压/spanspan境/span,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与左宗棠有过节,向左宗棠请援兵,左宗棠毫不着急,只派了三干常捷军过来增援。再调全省绿营,又调度不灵,不是说正在与革命军交战,自顾不暇;就是说兵马匮乏,无兵可调。

无奈之下,文俊只得拉笼湘军出身的官员,试图通过他们影响湘军。譬如吉安知府黄冕,与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都是好朋友,也算是曾国藩等人的前辈。

之前,文俊便邀请黄冕来到南昌,请他帮忙参谋军政事务。湘军在江西境内作战,经常与江西巡抚衙门打交道,也就需要一个联络人。

黄冕既是江西官员,又与湘军渊源颇深,担任联络人再合适不过。

黄冕已经61岁,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他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时便担任两淮盐运大使。名臣陶澍非常欣赏黄冕,在黄冕的襄助下,始改大运河漕运为海运。

年少得志,年轻的黄冕尤其善于兴建水利。他在元和县主持疏通刘河入海口数百里工程;在上海,主持修理蒲江塘工程;在常州主持修浚孟河,建筑芙蓉圩,得良田十万余亩。

在当时的华夏,黄冕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水利人才。

只可惜,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黄冕被两江总督裕谦引为幕僚。英军攻陷镇海,裕谦投水自尽。黄冕没了靠山,奉调span至/spanspan浙/spanspan江/spanspan防/spanspan堵/spanspan英/spanspan军/span。

他率部在余姚海口击沉敌船,活捉敌军头目安突德等。在当时清军一败涂地的背景下,黄冕的战绩尤为亮眼。

战后,主和派当道,主战派被罚。黄冕与林则徐一起被罚戍新疆,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新疆,黄冕辅佐林则徐兴修水利,平复叛乱,功劳甚大。

但黄冕的仕span途/span也深受影响,至此不再畅通。回到湖南老span家/span后,他善于理财,成为长沙首富。又极富才干,被湖南巡span抚/span骆秉章、湘军统帅曾国藩倚为左膀右臂。

他为湘军筹饷有方,深得曾国藩仰仗。曾国藩投桃报李,保荐黄冕为江西吉安府知府。当时的华夏,人人以做官为荣。黄冕也未能免俗,不顾年迈体弱,赶到吉安赴任。

二十多年前,黄冕就是镇江、常州知府了。因在第span一/span次鸦片战争中站错队,黄span冕/span仕途受挫。过span了/span二十多年,他兜兜转转,却还是个知府。

文俊请黄冕向左宗棠写信求救,可黄冕知道左宗棠的为人,知道左宗棠不会买他的帐,不愿向左宗棠写信。

当年,太平军进攻长沙,时任湖南巡抚张亮基请左宗棠出山,帮忙守城。要守城就得先筹饷,犒赏绿营将士。左宗棠派兵软禁了长沙城中的富绅,向他们强行借银。黄冕是长沙首富,与左宗棠是好朋友,被左宗棠勒索银钱最多。

眼看革命军大军压境,黄冕也只好抹下面子,写信向左宗棠求救。不出意料的是,左宗棠的回信洋洋洒洒,字数上干,把自己不肯派兵的理由说得义正辞严。

黄冕无可奈何,巡抚文俊更是束手无策,只得寄希望于“田勇”。

说起“田勇”,更是滑天下之大稽。所谓“田勇”是江西南昌府、抚州span府/span、span临/spanspan江/spanspan府/span、span瑞/spanspan州/span府搞出来的不伦不类的“团练”。

这四府以南昌为中心,位于江西中心地带。藩台衙门组织四省知府“计田征税”,以税金招募勇丁,称之为“田勇”。

清朝税制继承自明朝,长期实行较低税率。据学术界研究,清朝中后期实际田赋税率大概为土地产出的4.3%。同期日本明治维新,田赋税率为21.25%。

这种田赋税率,仅指国家从土地产出中收取的赋span税/span。这并不意味着满清农民税负低。相反,土地收成span的/spanspan大/spanspan头/span,被地主阶层占有了。

例如江西一带,地主对佃农的田租可达60%-70%。在同一亩地上,假如由佃农种地,则地主收入是官府税收的十几倍,甚至更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