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除霸清害(1 / 2)

加入书签

身在白鹭洲公园义务劳动,杨烜最关心的还是“新首都计划”和“爱国卫生运动”。

趁着劳动的间隙,杨烜向刘旻虎了解情况,问道:“新首都计划和爱国卫生运动要同步展开。你是南京市委主任,要为全国树立好样板。你有什么思路?准备从哪方面着手?”

刘旻虎与政务卿陆雨晨已经有过充分的沟通,胸有成竹地说道:

“皇上,臣的思路很简单,就是严格执行新首都计划和爱国卫生运动方案,不打一丝一毫的折扣。有条件,要尽快上;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上。”

杨烜对刘旻虎的回答很满意。帝国已经拥有一亿多人口、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在当前通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各级的执行力,才能确保政策不走样。

杨烜赞道:“说得好。国民政府共有政务院、省(特别市)、府、县、乡五级政府。省一级承前启后,政策执行稍微走样,到基层就会面目全非。

“有人认为,下级对上级的政策执行,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就足够好了。这其实是坐井观天。如果每一级都执行百分之九十,到乡这一级,就只有百分之六十五点六了。

“乡之下,还有村。村民自治委员会都由农民组成,农民对政策理解不深,甚至鲜有识字者。村一级执行政策,如果按百分之九十计算,只剩百分之五十九,连及格线都达不到了。

“南京是帝国的首善之区,要给全国做好榜样。国人包括洋人,都很关注新首都计划、爱国卫生运动。你要坚决执行国家的计划,先探索出几个切入点。譬如这个白鹭洲,搞得就不错,民众反应很热烈。”

切入点自然是有的,只不过要一步步来。刘旻虎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说道:“建造新首都,我觉得应该首先除霸清害,改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提高老百姓的健康。”

杨烜眼前一亮,觉得刘旻虎的切入点很接地气,便示意他详细解释一下。

霸有四霸,害亦有四害。在满清治下,官府懒政怠政,对百姓生活漠不关心。在晚清各大城市里,围绕着居民生活所需,往往形成四霸,即粪霸、水霸、船霸、米霸。

所谓粪霸,是指霸占某片居民区“采粪权”的恶霸。古时没有排粪管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升斗小民,家里都是旱厕,需要定期清理粪便。

在化肥发明普及之前,人畜粪便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料。城市居民的粪便,也就具有了回收价值,形成了一道粪回收、加工产业链。

大致在明朝中叶,国内人口暴增,城内开始出现了掏粪工。到了清初,掏粪已经形成产业,每个城市都有掏粪工的身影。

在很多城市里,粪霸垄断居民的采粪权。掏粪工要向粪霸“孝敬”保护费,才能到这片地区采粪。

不同地区有不同收粪路线,行内话叫做“粪道”。“粪道”是不动资产,虽然不被官方承认,在民间却是可以转让的。

负责在“粪道”上行使收粪权利的人,就叫做“道主”。道主手下的掏粪工,则有一个不伦不类的称呼,叫做“采蜜人”。

有势力的粪霸,会占有多条“粪道”,控制多个“道主”,甚至在城外开设粪厂,把粪便加工后卖给城外的农民。

在有些片区,城内的老百姓无法处置自己的粪便,只能让“道主”手下的收粪工收集粪便,还要向“道主”付费。城外的农民则要高价购买粪便,有些还会被粪霸掺入树叶和泥土。

受此影响,城市内卫生情况相当恶劣,随地大小便现象非常普遍。有些城市居民,为了避开粪霸的盘剥,会把当夜的粪尿倾倒在街面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