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暹罗排华(2 / 2)

加入书签

1852年4月1日,英国人以缅甸人“虐待英商”为借口,派军舰封锁仰光,发动了第二次英缅战争。因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并未大动干戈,事后未与缅甸签订任何条约,单方面宣布吞并勃固地区。

面对洋人,暹罗与越南都感受到灭国之祸,只得握手言和,成为真腊国的共同宗主国。中华帝国征服交趾后,中南半岛的***势再度失衡。

此时,缅甸贡榜王朝偏安于缅甸北半部(上缅甸地区),越南阮朝只剩顺化一座孤城。暹罗一家独大,俨然已是中南半岛上的霸主,乘机控制了真腊。

政务卿陆雨晨兼任外交部部长,又曾出访欧美等国,对国际时局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

“中南半岛上的暹罗、缅甸、真腊、越南等国,原本都是满清的藩属国,需要定期向满清进贡。满清在以上藩属国,也颇有存在感。

“譬如,暹罗盛产柚木。满清曾在暹罗设立造船厂,隶属于工部,在暹罗就地造船,然后驶回中国,作为水师的战船。

“华人遍布南洋,亦在以上藩属国广为经商。越南的明香社,几近成为越南境内的割据政权。暹罗、真腊的华人客商,富可敌国,对两国经济影响很大。

“暹罗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吞武里王朝,存在仅十五年,却结束了暹罗四分五裂的局面,建成了统一的暹罗,为现在的曼谷王朝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吞武里王朝的开国皇帝,被暹罗人尊称为吞武里大帝,名叫郑信,是个不折不扣的华裔。其父亲是广东潮汕人,母亲是泰国人。

“我国夺占东南沿海,控制南海、东海,渗透云南。暹罗、缅甸、真腊等国无法再向满清朝贡,中南半岛宗主国权威缺失,政治均势失衡,面临着重新洗牌。

“英法两国一向对中南半岛很感兴趣。可以预想的是,一旦英法两国从克里米亚战场上脱身,必会派兵来到中南半岛,向缅甸、暹罗寻衅。

“与其让英法两国捡便宜,不如趁机西进,从交趾进入真腊,威慑暹罗。不久前,暹罗刚发生一波排华风波,暹罗境内的华商向交趾省委求援,正可作为我们的出兵借口。”

陈虹是陆军司令,兼管军谘府,充任军谘大臣。军谘府隶属于内廷,主管革命军人事、战略大权,权力很大,与总司令部已有平起平坐之势。

陈虹说道:“交趾与暹罗、真腊是世仇。我军征服交趾之前,镇西军就长期驻守真腊镇西城,与真腊、暹罗连年交战。镇西军倒戈后,被分散编入交趾守备师,对真腊人的仇恨并未减少。

“不妨驱使交趾守备师,征服真腊、暹罗。真腊国力疲弱,难度不大。暹罗国内正在排华,境内华人掌握暹罗经济,一定会起而响应。”

杨烜不禁疑问,问道:“暹罗国内的排华情况,有多糟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