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引渡何桂清(1 / 2)

加入书签

云南位于华夏最西南,是个十分偏僻、落后的省份。云南举子要参加科考,一般至少要提前半年在昆明集合,然后行程七千余里,赶赴北京。

在交通条件异常落后的清朝,这七千里行程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令人绝望的。

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清朝历史上,云南进士很少,能够当上大官、名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其中,云南昆明人何桂清绝对是个特例。

何桂清出身贫苦,却是个神童,从小名闻乡里。他不负重望,年仅19岁便高中进士,38岁荣膺浙江巡抚,41岁升任两江总督。

有清一代,两江总督地位很高。历任两江总督多是老成持重之辈,只能三人担任两江总督时年龄小于41岁。他们分别是康熙朝的章佳·尹继善、乾隆朝的西林觉罗·鄂容安、道光朝的博尔济吉特·琦善。

这三人都是满洲亲贵,身份特殊。何桂清则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出身,年纪轻轻便能当上两江总督,绝对有过人之处。

若在和平年代,精明干练的何桂清很可能将在两江总督任上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臣。

但太平军兴起后,何桂清揣摩上意,认为朝廷看重江南、江北两大营,自己也把赌注压在了两大营身上,为此与湘军结怨。因为枪杀常州士绅,何桂清最终被清廷公开斩首。

终清一代,只有两个一品文官被清廷公开斩首。一个是何桂清,另一个便是柏葰,死于科场舞弊案。巧合的是,这两人都是咸丰朝的重臣。

对于革命军来说,何桂清不过是个善于钻营的旧式官僚,顶多算是个优秀的旧官僚。但他枪杀常州士绅,也就没了留用的价值,不杀之不足以平民愤。

这天,杨烜收到江苏军政委员会的请示,说常州士绅集体控告何桂清,请求军政府严惩何桂清。

杨烜敏锐地意识到,何桂清罪大恶极,非杀不可。此举一来可以为民伸冤,二来可以抨击满清,提高帝国军政府的威望。

不过,何桂清躲在租界,要杀何桂清,就得先要求租界工部局引渡何桂清。

进入上海以来,租界工部局正在暗自与革命军较劲。革命军正可在何桂清的问题上做文章,与租界工部局斗法。

杨烜召来丁日昌,委托丁日昌与工部局交涉,引渡何桂清。

上海那边,同样收到了江苏方面的公函。丁日昌为人机灵,已经有所行动,他对杨烜说道:

“皇上,臣收到江苏方面的公函后,已派人仔细访查。何桂清现藏身在租界内亨德利客栈,身上携有巨款,不下三十万两白银。

“因我军实行统一战线工作,接受满清官员投顺,何桂清也动了心思,派人与臣秘密接触,声明想归顺陛下。何桂清还声称,他身上还带着两江总督的关防,对两江情况极熟悉,愿意竭诚报效皇上。”

“哼”,杨烜冷哼一下,对何桂清的请降嗤之以鼻,说道:“我这儿又不是垃圾场,何桂清想来就来?他身上背负着十九条人命,我要是饶了他,天理何容?”

江苏方面的公文上写得清清楚楚,何桂清枪杀常州士绅,共死了十九个士绅,人证口证物证都在。

但何桂清担任两江总督,势力盘根错节。江苏发文请求引渡何桂清,亦有人为人鸣屈,主张宽宥何桂清。譬如,原江苏布政使王有龄、按察使薛焕,就对何桂清抱以同情的态度。

尤其是薛焕,正担任上海谘议局局长。丁日昌觉得有必要汇报这一点,便说道:

“何桂清在满清官场混得很开。上海这边,便有很多士绅替他说情,其中就包括谘议局局长薛焕。臣以为,薛焕此举殊为不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