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献计西征(1 / 2)

加入书签

陈虹虽然出身于天地会,却也饱读诗书。和大部分读书人一样,他并不同情太平军,甚至有些仇视太平军。从内心深处,他巴不得太平军早日灭亡。

可是,从大局出发,陈虹还是遵从杨烜的叮嘱,为杨秀清指出了北伐上的失误。杨烜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首先,黑旗军正在忙于经略两广,暂时无意北上。有太平军在东南,可以拖住清军主力,让黑旗军安心在岭南发展壮大。

金田团营期间,杨烜大挖洪杨墙脚。本该归属太平军的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林启荣、何震川、李世贤等人才,都归入了黑旗军的阵营。

这无疑削弱了太平军的势力。而要想太平军拖住清军,就要为杨秀清指条明路,防止他一条道走到黑。

其次,太平军北伐败局已定,两万扫北军难逃厄运。即使杨秀清现在醒悟,也已经无力回天。太平军北渡黄河后,陷入了清军的团团包围,覆亡在即。

一将功成万骨枯。杨秀清铁石心肠,对北伐军的厄运并不痛惜。相反,他要在这方面搞出点花样,挽回损失,甚至建立更多的功绩。

杨秀清本不擅长战略,稍微拿得上台面的,就是“避实击虚”。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战略,深受杨秀清的青睐。

譬如,桂林之战中,太平军围城月余而不克,清军云集,杨秀清干脆引军北上,遂克道州;

长沙之战,太平军围城三月而不克,遂放弃长沙,在益阳、岳州得到五千战船,卒克武昌;

清军云集武昌,杨秀清又放弃武昌,直取金陵;

金陵既克,清军又在金陵城外扎营,杨秀清不为所动,派北伐军冲击燕京,一路颇具声势。

如今,清军精锐都已被北伐军调至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兵力空虚。太平军又该向哪里用兵,方能避实就虚呢?

陈虹给出了两条意见:第一,东征,打击清军两大营;第二,西征,力保长江上游。

这与杨秀清的思路不谋而合。他颇感兴趣,不再谈论北伐话题,而是问道:“陈先生,依你高见,天军下步用兵,是该向东?还是向西?”

“向东,也是个死棋。”陈虹直言不讳,说道:“天军夺下天京后,第一件事便是东征镇江、扬州。彼时,天军如日中天,却遭到清军的拼死抵抗,未能扩大战果。何也?

“因为东面的江苏、浙江,是清妖财赋重地,也是清妖命脉所在。清妖在此布下十五万精锐,拼尽全力也要保全苏、浙。

“天军此时东下,难免要与清妖江南、江北两大营硬碰硬。想那向妖头,自金田起义便一直跟随天军,此刻已做到了江南大营统帅,实乃天军劲敌。

“向妖头虽然打不破天京,手下却有十万兵马,大营迫近天京城墙。天军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打败向妖头,若要东下,反而进了清妖的口袋阵。”

卢贤拔与杨秀清交换了下眼神,显然十分认同陈虹的说法。

定都金陵后,杨秀清本来打算进军苏、浙,但见清军把精锐兵力横亘在江南,东征半途而废。

太平军东征成果不大,只取得了镇江、扬州两座孤城,把天京防御前沿前推至镇江、扬州,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之后,杨秀清又把注意力放到北伐上,希望一举倾覆清室。如今希望落空,北伐军也即将全军覆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