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兵临广州(2 / 2)

加入书签

一、火炮炮位固定,不能调整射击方位,只能通过调整装药控制射程;二、炮台为土木结构,而非砖石结构,经不住西洋的开花炮弹;三、炮台只针对海上来敌,不重视自身防卫,对敌军可能从陆上袭击炮台估计不足。

这三个缺点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都未纠正,直接导致了清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完败。

此时的保厘炮台,两排黑洞洞的炮口齐刷刷地瞄向珠江。但凡有敌人敢从珠江来犯,炮台处的官兵一定会奋起反击,把密集的炮弹投向他们。

杨烜率领八百精锐从天而降,从保厘炮台背后进攻清军。

此举完全出乎炮台守军意料。保厘炮台是为打击敌军水师战船而设的,谁会想到敌军会从炮台背后发动袭击呢?

再者,炮台守军的假想敌是英国人。除了英国人,谁还敢进攻炮台呢?别看海盗在海上嚣张一时,让他们来保厘炮台前试试,炮台上的万斤重炮定会轰得他们尸骨不存。

这保厘炮台四面环都是珠江,是珠江中的一处沙洲。

黑旗军从北岸登陆,从炮台背后进攻清军。清军疏于防备,根本就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炮台上的三百名清军,跑得快的跳船逃命,跑得慢的或被杀,或被俘。

不到半个时辰,黑旗军就结束了战斗,完全占领了保厘炮台。

杨烜进入炮台内部,但见里面炮位绵密,最大的火炮重达数万斤。然而,清军炼铁技术、铸炮技术较为落后。这些火炮虽然重达数万斤,对洋人军舰威胁有限。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水师提督关天培积极备战,向朝廷请铸大炮。工部紧急铸造了四十门重炮,关天培验收火炮,竟然当场炸膛十门,还有五门出现故障。

关天培可悲的发现,工部送来的火炮“碎铁渣滓太多,膛内凹凸不平,遍布孔眼”,其中有一孔洞,竟然能“贮水四碗”。

由于炼铁技术、铸炮技术不过关,满清只得优先发展劈山炮等轻型火炮。

劈山炮质量可靠,但威力太小,效果类似于大型散弹枪。这种火炮被湘军发扬光大,专门用来镇压国内太平军、回乱、捻军等。

但劈山炮威力太小,决非洋炮对手。为此,满清只得拼命加大炮管厚度,又在炮管外加铸铜环,以增大炮管强度。为防止火炮炸膛,又得减小火药装药量。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清军火炮笨重不堪,威力有限。数万斤的火炮,竟然不及洋人的千斤火炮。

看着炮台里的火炮,杨烜又惦记起洋行里的铁炮。他向旗昌行订购了两万两银子的火炮,野战炮、舰载炮共四十余门。野战炮归火器营,舰载炮归水营,全部都是采用英国炮兵标准的榴弹炮。

双方签订有合同,洋人具有契约精神,杨烜不怕他们违约。只是黑旗军要西进广西,必须尽早拿到洋炮。

经过多次催促,洋行已经交付了二十门洋炮。剩下的火炮,这两天就能交货。

再看炮台内部,物资充足,设施健全,令杨烜为之一喜。

去年,英军兵临广州城下,为炫耀武力,把广州城附近的西炮台、永靖炮台、海珠炮台轰毁大半。

保厘炮台离广州城远,主要是为了防止敌军经珠江绕至广州城北,并未遭到英军炮击。

炮台内的粮食、炮弹、火药、铅子等物资贮存无数,足够守军半年之需。这些粮食、弹药,都将成为黑旗军的物资,为黑旗军所用。

黑旗军轻取保厘炮台,扬言要进攻广州。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广州。

城内空虚,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一面派人向陈家堡的穆特恩求援,一面紧闭城门,防止黑旗军攻城。

徐广缙故伎重演,又开始招募起民团,希望藉此加强广州城防。城内军民风声鹤唳,他们不知道黑旗军的来历,也弄不清黑旗军的实力,完全陷入了混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