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一寸山河一寸血(1 / 2)

加入书签

心神念头转动之中,生死簿上方的封面缓缓变动,化为一团混沌。

然后在张明图震撼的目光之中,整个封面都画为血色的底色,张明图站在封面的最中心身边还跟着戚光继、俞志辅,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带着血,一身的铠甲都变得残破。

而血色的痕迹勾勒出这一回的封面和标题。

“一寸山河一寸血!”

张明图小声的念出来,心中就是一沉。

局势变幻莫测,他是有一定预料的,但走向却是这样的地步,完全出乎他的想象。

毕竟大夏在他的改变之下,已经有很多地方都变得很强悍,状态比之前要好的太多,他手中的牌也比之前好上太多。

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勾勒出这么惨烈的画面和战场,完全就有点不符合常理。

心头疼痛,张明图还是继续往下看。

……

日初出国的事情果然出现了变故,而且变故一点也不小。

大皇子亲自调集了一大批军队,其特意跳过了江南之地,而是从其他区域调过来的军队。

配合诸多团队长驱直入,直接爆发了一场大战,东南沿海之上的倭寇一时之间完全销声匿迹,一点风声都没有。

我在这里就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劲,只是这件事情我并不想过于参与,主要就是要用这件事情牵扯皇族的精力,尤其是大皇子和三皇子的精力,让他们不至于乱来,因此我选择静静的观望。

第一战进行的非常顺利,一如朝廷的预料,大军长驱直入,直接登陆日出之国,并且一战就击溃了很大一批人物。

而且到了这一步仍然没有停止,大军仍然继续促进,直接占据了日租之国,四分之一的土地这才停止。

整个大战到这个时候才停止,用了两周。

在这一过程之中,大夏的军事实力还有整体的战争水平都完整的展现了出来。

即便中途有一定的混乱,但大夏长达八百余年的和平积累下来的实力仍然可怕到了极点。

然后在这样的时候,负责大军的人物主动和日出之国的人物进行谈判,让对方交出龙蛇九变的全本。

这个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大军调动,虽然只是持续一个月余的战斗,大军消耗的物资和金银简直数不胜数,加上隔着海洋的距离,补给相当困难。

大皇子和三皇子在这一件事情上都达成了某种共识,即便离江南之地非常之近,却也不让江南之地的人物过多的参与进来,主动要把江南之地了解龙蛇九变的可能断绝。

因此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辎重就非常困难,调拨起来有相当大的问题,沿海一带身就整体偏向于和贫困,只有当地的富户非常的豪横。

主动把他们隔绝在外,大军就很难有太多的助力,不过现在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也圆满的达成了。

大夏第一波攻击之中,已经足够显示自身的威严,不和对方谈判,先占据对方四分之一的领土,然后再让对方把龙蛇九变的全本交出来。

薛成和我谈论这些的时候都非常兴奋,有手舞足蹈的感觉,大夏的强横让他也非常自豪。

但我知道这件事情没完,因为大夏在各地征集粮食的手段一直都没有停止,甚至于还包括江南之地。

是的,第一波最猛烈的攻势大夏大皇子和三皇子极有默契的,没有动用江南之力的人,但第二波是准备动用了。

毕竟主要教训的目的也达到了,接下来就是展示实力谈判的层次。

按照既往的水平,应当是等到日出之国的人物把龙蛇九变全本交出来之后,再调动大军把日出之国一击平掉。

嗯,如此一来,既能够树立大夏的威望,又能够让大皇子有真正的不世功勋,毕竟是开疆拓土之功。

如此的话,诸多人物都能够接受,大皇子的也会满意。

而在粮食征收方面,果然不出我所料,若是推动乙木精气和法阵,那基本上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大批量的物资,让大军随时都有充沛的后勤。

但一来这一次战斗太过于仓促,极短的时间内就发生,而且还刻意忽略了江南之地。

导致很多方面的物资收集都不够,包括乙木精气。

况且战斗开始之前还是处于保密状态,大皇子优先让江南之地的诸多豪门世家先进行谈判,让日出之国掉以轻心,然后再发动雷霆一击。

整体而言,这样的布置是有效的。

第一波攻击是相当的成熟,但后来就开始出乱子了。

随着朝廷政令的下发,对于粮草兵器之类的辎重需求越来越多。

而且朝廷下发的定义有明确的要求,需要两成或者四成的粮食,但下方的税吏动手的时候,往往会要求更多。

各路官员在进行催收的时候,也不会过于客气,优先调查一下各个人物的身份背景。

若是和朝廷之中有扩大关系的,大的富户那就基本上只需要随意的示意一下,交完货款之后对方又会主动把他们的财务返还回去,但其他人物却躲不了,而且是被加倍加倍的征收。

其他人物想要不从也没有办法,因为伴随着真集粮草的命令,还有另一个需要。

要征集各地的民夫,把各种粮草辎重运送到前线去。

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不折不扣的灾难,躲都躲不掉。

即便战场上一路高歌猛进,但依然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传过来,有人在战场上死于非命,有人在战场上吃了败仗。

更何况朝廷或者说,各路官员对于民夫向来苛责,连一路之上的饭食睡觉都安排不好。

没有人愿意真正的上场中护和护护即便没有关系,也可以翻倍的给出钱粮,并且给予税吏一定的贿赂,躲过这样的灾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