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贤弟,咱们的机会来啦!(2 / 2)

加入书签

“燕王殿下,就算你跟朱允熥一样,那也是英雄所见略同!”

“小王非但不生气,反而翘首以盼待王师!”

“不过,小王只希望看到殿下的仁义之师,而不是朱允熥那群贪婪的强盗,哈哈哈!”

朱棣见李芳远这样说,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想不到贤弟竟如此豁达,倒是愚兄显得不够坦荡了!”

“既然咱们把话说到这份上,那愚兄就指着鸭绿江水发誓。若是将来孤登临九五,只要朝鲜贡赋不缺,绝对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并让世代遵守下去。”

李芳远从来没想过要反攻大明,在他看来朝鲜能在大明的眼皮底下喝点汤,沾点小便宜已然是天大的幸运了。

“那小王就提前代朝鲜,以及朝鲜的后世之君谢过燕王殿下的慷慨喽,哈哈哈!”

在两人爽朗的笑声中,北朝史官崔木激动的在纸上写下这样一笔。

“国主与大明燕王殿下会盟于江上,国主面对大明燕王之刁难进退有节……”

这一刻,在崔木眼中,李芳远就是圣君明主,是振兴朝鲜的希望。

朱棣和李芳远联袂登上龟船,然后在李芳远的带领下游览了鸭绿江美景,然后登上北朝之土,参观了北朝的都城,以及道路两旁之村里市集。

再来之前,朱棣以为北朝百姓生活会非常困苦。

毕竟大明年年加征,南朝和高丽两国都已不堪重负,被朱允熥额外关照的北朝应该更难才对。

可在来到北朝后发现,北朝百姓竟然生活的还算不错。

虽然远远达不到富裕的程度,但他们脸上却没有多少忧苦之色。

只是有一点比较奇怪,路上看到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挂着一个小牌牌,哪怕是随侍在李芳远身边的官员也毫不例外,只不过材质上更讲究,用的是牛角、白玉之类。

“贤弟,可否告知他们身上佩戴的木牌为何物,为何贵国不论老少都有佩戴之?”

“回兄长,此为号牌,乃是小弟所创,专门用来记录他们的身高、体征、籍贯、田宅等等信息,用以方便征兵和服徭役。”

“在我北朝境内,十岁以上,七十岁以下之男丁只要出门必须佩戴此物,如有不带或者伪造、修改者处以重罚!”

朱棣闻言立马想到了大明严格执行的路引制度,两者竟然出奇的相似,都是方便官府管理百姓的一种手段。

只不过李芳远的号牌制度更加方便一些,只要拿出号牌,其人身份信息一目了然,可以随时进行征发等等。

“想不到贤弟竟还是内政高手,竟能想出此等便宜之法!”

李芳远闻言谦虚道。

“旁门左道尔,不敢当燕王如此称赞!”

“小弟行此等办法,也是无奈之举。北朝之地不比大明,小国识字者甚少,若不推行此法,朝廷征兵、征税将乱成一团麻。”

“贤弟谦虚了,治国无定法,能治好国家,治好百姓即为善法!”

“本王此次回去,也要在封地内推行此法!”

朱棣这话还真不是客套,而是真的觉得此法可行。只是他还不知道,就在他想借鉴北朝的户籍管理制度之时,远在南京的朱允熥正在推行一种更加先进的管理制度,不仅超越北朝,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变革。

朱棣又跟着李芳远走了而几个地方,时常见到有顶着光头的人在农田、工地、堤坝等等地方忙碌,不禁再次生出好奇之心。

“贤弟,你北朝和尚也要做工么?”

朱棣对佛门印象不错,一来姚广孝是和尚,二来佛门有意靠拢他,有扶持他上位的想法。

因此,朱棣不管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都对佛门保持足够的尊重,在他的封地里佛寺更是一座接一座的兴起,很多被朱允熥逼的活不下去的和尚都跑到燕地。

“回兄长,小弟不是不礼佛,实在是我北朝地狭民少,供养不了太多比丘,只能强迫一些滥竽充数的比丘还俗。”

“不过此法可不算小弟独创,贵国皇太孙似乎也在推行此事。”

朱棣闻言连忙点头。

“哦哦,确实有此事,不过我那大侄子已经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沸反盈天,民心不稳……”

李芳远一见朱棣这样说,就知道朱棣对于佛门的倾向性了。但他依然不打算顺着朱棣,而是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瞒殿下,小弟不仅强迫一些比丘还俗,还没收了大量的寺院田产。”

“啊?”

朱棣听到这话心中一惊,心道这不是跟那逆孙干的一样吗!

“贵国皇太孙或许有许多荒唐之处,但对于佛门之事却没有半点不妥。”

“佛门不事生产,却占有大量土地、佃户,对于朝廷非常不利。”

“我北朝之所以能如此快速恢复国力,就是因为我将佛门田产没收,然后分配给无地百姓,让他们为朝廷缴纳赋税。”

“哦哦哦……”

朱棣听到这话暗暗在心里警醒,自己将来登基当皇帝,也得限制一下佛门。

只是现在有求于佛门,还得对他们更加礼遇才行。

朱棣在北朝的三日之行,不仅见识了李芳远的治国手段,更是看到了李芳远暗搓搓兴建的水师。

虽说李芳远的水师很寒酸,别说跟朱允熥的靖海军比了,就是靖海军的前身崇明水师都能吊打他几十条街,但在朝鲜半岛和倭国这片海域,李芳远的水师无疑是无敌的存在。

可以预见,只要大明海军撤出这片海域,李芳远的水师将一统半岛,兵锋直指海峡对面的日本。

这让朱棣对于李芳远有了重新的认识,这是一个有野心,有远见,有能力的盟友!

朱棣的北朝之行不仅领略了北朝风土人情,更是跟李芳远签订了高大上千万两银子的订单。

未来三年时间,朱棣将为北朝提供火器、铁器和铁锭等物资,跟北朝兑换人参、粮食、海盐等货物,实现双边的互通有无。

当然,对于某皇太孙的算计也自然不会少。

只是两人都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俩的胜算属实不多。

然而,谁也未曾想到,正在两人临近分别之时,燕王的护卫给他们带来一个极为振奋的消息。

“燕王殿下出大事啦!”

“何事如此惊慌?”

“据姚上师回报,说归化城运往哈密卫、天山卫、碎叶卫的军粮被人截了!”

“啥?”

朱棣的错愕很快就变成了狂喜。

“天助我也,哈哈哈!”

“贤弟,太好啦,咱们的机会来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