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寻人未见(1 / 2)

加入书签

湘西,桃源县。

春秋战国时期,地属楚国洞庭郡;秦朝时,属黔中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县名均为沅南。

隋唐、五代则为武陵,本朝太祖,析武陵,始设桃源。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

“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

“默哥哥,咱们出去走走吧,看看这里的人,都是怎么过年的。”

可惜,这里主要是苗族和土家族居住的地方,这个年代对于除夕还没有太强的概念。

这流落在异乡的二人,正是郭默和黄蓉。

离开“罗氏鬼国”一个多月了,他们快马赶到了大理,甚至也拜访了传说中的天龙寺,却没有见到“南帝”段智兴。

而大理现在的皇帝却是一个叫段智祥的,这是“南帝”段智兴的次子,就是被后世称为“大理神宗”那位。

而“南帝”段智兴,连同他的四大弟子“渔、樵、耕、读”四人,已经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好几年,无人知道其去向。

最后,郭默、黄蓉二人,不惜夜探大理皇宫,见到了这位大理皇帝。

段智祥,在历史上,也算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在位三十三年,期间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南诏野史》称:“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

大理的皇帝,一向保持了“武林门派”的作风,每一代国君,都自称为“天南段家”掌门人。

见到两人夜闯皇宫,也没有太多的惊讶,喝退了众人,请进御书房,以礼相待。

“不知二位,深更半夜,入我大理皇宫所为何事?如果有用到‘天南段家’的,段某一定鼎力相助。”

段智祥很是客气,即便他从二人的身上,感受到强大的压力,那是他在父亲身上才感受到了。

毕竟段智祥本人,也从小习武,十二岁以前,几乎就住在天龙寺里。后来还是“南帝”段智兴太过痴迷武学和佛法。

而大世子段智廉,从小就身体不太好,众大臣才商议,把这二世子段智祥也接出天龙寺,以备不测。

果然,大世子段智廉,在“南帝”段智兴出家之后,在位仅仅四年,就一命呜呼。

而段智廉无子,众人才拥护二世子段智祥继位。

见到段智祥发问,二人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黄蓉上前答话道。

“大宋之民,见过大理皇帝陛下。我们来自东海‘桃花岛’,家父乃‘东邪’黄药师,跟令尊齐名,想来陛下应该知晓。”

“此次前来,受家父所托,有一事要面见‘南帝’段伯父,只是在坊间听闻伯父已‘避位为僧’,所以特来皇宫求证,并恳请陛下相告段伯父去向。”

黄蓉说得很是诚恳,也没有半句虚言。

段智祥听了一皱眉,父亲名列江湖“五绝”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其中,跟“中神通”王重阳、“北丐”洪七公,可以说交情莫逆,跟“东邪”黄药师的关系也算是不错。

yqxsw“yqxsw

只是父亲执意“避位为僧”之时,“中神通”王重阳已殁,“北丐”洪七公,正是在现场见证父亲出家之人。

父亲出家之时说得明白,从此放下红尘,潜心研究佛法、武学,不再过问朝堂和江湖中事。

“北丐”洪七公,也是因此才千里迢迢赶来,“送”好友最后一程。

而多年过去了,却有“东邪”黄药师之女来访,段智祥一时之间,却不知道该如何答复。

“二位,按理说当年家父跟‘东邪’黄叔父,相交甚好,你们远从东海‘桃花岛’而来,也必有要事,段某不该有所阻拦才是。”

“可是当年家父落发为僧,不再沾染红尘中事,因此即便段某明知家父所在,也不便相告,还望二位体谅段某的难处。”

黄蓉没想到,自己提出的要求,居然被这个大理皇帝给婉拒了,顿时不知该如何回话。

郭默见此,上前道。

“皇帝陛下,在下郭默,今日来此除了刚才所说之事,郭某也尚有一事,恐怕非要见‘南帝’一面才行。”

“哦,”段智祥打量了一下郭默,二十来岁的一个俊小伙。

“东邪”黄药师,是“五绝”里年龄最小的,当年名列“五绝”之时,才三十多岁。

而“南帝”段智兴也年长“东邪”几岁,且身为大理一国之主,结婚生子自然要比“东邪”早一些。

因此,即便这段智祥是“南帝”的次子,依然要比黄蓉大得多,今年已经三十多岁,年龄跟欧阳克相彷。

“不知何事,你一定要面见家父呢?”

段智祥就微微有些不悦,毕竟黄蓉好歹是“东邪”黄药师的女儿,而眼前这个叫“郭默”的,自己却没听过,言辞之间却非要见到父亲。

郭默似乎感觉到对方的不快,也笑了笑。

“一年多前,在下在中原偶遇一位前辈,这位前辈是一位出家的僧人,至于年龄嘛,当在一百二十岁开外。”

“现在以‘斗酒僧’行世,托付在下务必到云南大理来一趟,将一物指明交给‘他的孙儿段智兴’。”

这后边一句,当然是郭默杜撰的,反正没人能去求证,他不想再走什么弯路,甚至还想着如果有可能,最好眼前这位皇帝,能够亲自带自己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