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造出积极气氛(1 / 2)

加入书签

曹幹点了点头,说道:“归队。”

李顺大步归回到了方才的位置。

曹幹整了下衣袍,按了按佩刀,便往前去,来到了李铁、李顺两人的身前,面对俱皆以立正姿势而立的两队之军吏、兵士,他昂首挺胸,环顾了一圈。

夜色下,火把光中,这两队百余兵士虽然服色不整,或灰袍,或短褐,或穿妇人襦袄,因多本是流民,又衣服大都破破烂烂,所持的兵器也不整齐,除掉两队排在最前头两列的各二十个兵士,拿着的兵器还像回事,或持矛、或佩刀,后边其余兵士所拿着的,竹枪、棍棒、农具而已,中有一个粪叉,还是曹幹先前所用的那个,但整体观之,战士们的精神头都尚不错。

曹幹令道:“点名!”

李顺出列,大声转达曹幹的命令:“军侯令,点名!”

郭赦之、丁狗两人大声应诺。

於是,两人各给本队的什长们下令:“点名!”

军中尊左,各什的什长都在本什的最左边站。得了郭赦之、丁狗这两个队率的命令,两队的什长纷纷出列转身,面朝本什的战士,开始点名。每被点到名字的战士,皆大声应“到”。此起彼伏的点名之声,响彻小校场之上。很快,各什点名完毕,什长们按照本什在本队的排序,一个接着一个地跑步到郭赦之或丁狗前头,报告本什战士“应到、实到”的情况。

曹幹曲现共十一个什长,这十一个什长里边,有八个是他从曹丰曲带来的旧部,如前文所述,皆是他早先在曹丰曲时,亲自率带的李顺、田屯这两个什中的战士。李顺、田屯两什的战士,最多时计有近二十人,几场仗下来,死了好几个,伤残了一个,剩下的还有十三个人,田屯等五人被曹幹留用为了自己的亲兵,另外八人就都各做了一个什长。十一个什长,八个是老人,另余三个,则是从这百余新兵部曲中选出来的。

却是说了,为何不从田屯等五人中挑出三个来,做另余三什的什长?而却从新兵中选出三人来做?全用老人旧部的话,岂不是在指挥上、对部队的控制上更能顺畅?

系是出自两个缘故。

一者,上百新兵,其内岂会没有壮猛之士、聪明之人?选出几人,来做什长,既是人尽其用,亦是给新兵们一个盼头,让新兵们知道,曹幹绝非是任人唯旧、任人唯亲的长吏,简单说,这算是激励新兵好好操练、服从命令的一个手段。

二来,曹幹这也是在学力子都,力子都通过一次全军操练,依季**练章程中之“凡在投石、拔距等项中表现优异者,可擢为大率亲兵”此条,把各部从事帐下的勇士弄到他自己手里头了不少,他现已将这些勇士,组建成了一支四百来人规模的精兵部队,交给了萧成统领,可以想见,这支队伍一旦投到战场上,必是勇锐无比,曹幹由此联想到了他后世所听闻过的“尖刀班”等名号的部队,遂也想在他自己的曲中组成一支类似的队伍,以用在关键之时。

两队各什的什长报告完毕,郭赦之首先跑步到曹幹身前,立正站定,挺胸昂首地禀报说道:“启禀军侯,左队应到六十二人,实到六十二人!”

——“左队”,是郭赦之队的序列名。曹幹曲也有它的序列名,刘昱部现有五曲,曹幹曲被排在了最后一个,其序列是“后曲”。及又刘昱部,在季猛组织的大操练过后,如今在力子都帐下,也已是有了它的序列名,因为力子都帐下的各部从事远超五个,是以各部的序列命名不再以“前后左右中”为名,改用为天干地支为号,刘昱部排在最后,是“寅部”。

——“六十二人”者,加上了郭赦之和王庭两人。

丁狗随之亦跑步近前,立正禀报,说道:“启禀军侯,右队应到五十四人,实到五十四人!”

——“五十四人”者,加上了丁狗和闫雄两人,此外丁队多出了两人,有两个什都是十一人。

曹幹点了点头,说道:“归队。”

郭赦之、丁狗向曹幹行个军礼,回过身来,各回至本队前,依旧站下;李顺也退回曹幹身后。

曹幹再又环顾了两队部曲战士一下,然后说道:“我说两句。”

包括郭赦之、丁狗四人在内,两队百余军吏、战士同时立正。

曹幹说道:“稍息。”

百余军吏、战士从立正换为稍息状态。

曹幹露出了点笑容,语气放缓,说道:“今天筑营,大家伙都干得不错,尤其是左队的闻仓和右队的宋买,干得最好!宋买的手碰破了,我让他歇歇,他都不肯歇。宋买……”

丁狗队第三什的队列中,一个二十出头的矮个战士跑步出列,大声应道:“到!”

曹幹说道:“我已经叫人去找郭医了,请他派个弟子过来,看看需不需要给你包扎一下。等会儿人到之后,你就让他看看,如果需要,就给你包包。”

宋买应道:“是!”

曹幹笑道:“你归队吧。”

宋买应诺,跑回了队中。

曹幹接着向全曲的兵士说话,说道:“茅草屋,咱们是今天刚搭好的,可能会有点潮,大家伙今晚先将就一下,等到明天,起来后,该收拾的收拾,该祛潮的祛潮。咱们驻区的营垒已经建成一大半了,剩余的主要是只有营墙和壕沟了。明天咱们加把劲,争取用一天的时间把咱驻区的营墙、壕沟都给筑好!如能在明晚前筑成,我给老营说,给大家加餐!”

百余战士齐声应道:“是!”

曹幹说道:“另外,我再强调一下!驻区内,禁止随地大小便!哪怕是小便,也必须要上茅厕。谁要违反此纪,便按我给你们说过的军法处置,五下军棍!”

百余兵士应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