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素来言出必践(2 / 2)

加入书签

赵语说道:“要想达到此一目的,下吏愚见,府君不妨即刻便给东海大尹去书一封,提醒他务必要谨慎小心,防备力贼往寇郯县,守好郯县城池!同时……”

丁丹问道:“同时怎样?”

赵语踌躇了片刻,似乎是在措辞,旋即应是措辞罢了,他接着说道:“同时府君去书州府,若是发现力子都果寇郯县,便请州府调遣各郡之兵,赶去救援。”

他这话说的有点含糊,为何既已提醒东海,同时还要去书州府?他没有说明白其中的原因,但众人都解其意。他这分明是在担心如果力子都果然往寇郯县的话,只凭东海郡守,只怕是难以将郯县守住的。沂平、东海两郡相邻,现任的这位东海郡守的能力,沂平郡府的吏员们大多略有知晓,知道他何止不擅用兵,简直是个昏庸之辈,靠他来守住郯县,确是几无可能。

丁丹听了,便问诸吏,说道:“主簿此策,君等以为何如?”

较之兵曹掾那通貌似豪气万丈,而实虚无缥缈的议论,赵语的此个应对之策却是要务实许多,诸吏俱皆赞同,包括兵曹掾在内,都说道:“主簿此策甚好!可以用之。”

丁丹说道:“既如此,那就先按主簿此策行之。”

也不用赵语代笔,丁丹要来笔墨纸砚,把给东海郡守的书信和上给徐州州府的公文,相继亲自写好。写毕了,择了一吏,令之次日启程,赶去郯县,把给东海郡守的书信当面交付与之,然后他拿起给徐州州府的公文,与赵语说道:“兵者,无小事,调兵救郯,事关重大,稍有不慎,即会引来朝廷降罪,我此公文中,虽已将救郯的重要性讲清,然州府会否肯从我议,尚在两可间。非得一位慷慨能言之士,不能担负送此公文至州府此任,不知主簿可愿往之?”

赵语恭恭敬敬地上前接住公文,应诺说道:“府君放心,下吏一定不辱使命!”

应对之策既已定下,夜色又已深沉,诸吏便就陆续告退。

赵语单独被丁丹留了下来。

丁丹知道赵语近视眼,遂招呼他:“赵君,你往前些来,我有话与你说。”

赵语就躬身方步,来至到了丁丹席前。这时距离近了,他才看见丁丹脸上净是忧心,赵语说道:“敢问府君,是不是在担忧州府可能因为不敢担责,而不敢调兵去救郯县?若是因此的话,敢请府君放心,下吏到了州府以后,必会竭尽全力,促使州府调兵救郯!”

“我知道主簿素来言出必践,君之此去,我自是放心。”

赵语在沂平郡中却是有个美名,号称尾生在世,从来都是言出必行,——这也是他平时好说的口头禅一句。他问道:“府君不是为此担忧,那敢问之,府君是为何忧?”

“主簿!我想不通的是,徐州的局势,怎么转眼之间,就糜烂成这个样子了?”

赵语说道:“府君此话怎讲?”

“想那力子都、董宪二贼作乱之初,力子都无非是纠结了数百无赖、盗贼,董宪亦是同样如此,可转眼之间,这才不到一年的功夫,力贼就已拥众万余!那琅琊的樊崇,我闻之,其作乱之初,甚至还不如力贼、董贼,才不过聚集了百余贫民罢了!可现在却居然已号称数万之众!距离他最先之作乱,到今也才是一年上下。其势何其汹也!主簿!这都是为何?”

赵语迟疑说道:“这……”

丁丹说道:“主簿,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想说这与朝廷近年来所行之诸政有关。可是主簿,朝廷近年来所行之诸政,无一不是因前朝之诸项弊政而发,其所为者,都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能有好日子过啊!却怎么百姓就不能体会到朝廷的一番苦心,县官对他们的一番爱意?”

於前汉之时,丁丹就已出仕地方了,然在前汉时,他并不得志,同时对於前汉末年的种种弊政,如土地兼并严重等等,他也一直都是深恶痛绝,因对於王莽的改朝换代和王莽建立新朝后的诸项新政,他素来是支持的,在当今各地的州郡长吏中,算是对王莽比较忠心的一个。

赵语清楚,丁丹说的这些话是没有错的,王莽建立新朝后的诸项新政,从出发点来说,针对的确是前汉的各项弊政,其目的也的确是想让老百姓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可却为何在实行的过程中,偏离了朝廷的本意,反使得百姓的日子更不如前,说实话,赵语他也想不明白。

见丁丹这般苦恼烦闷的样子,他只能温言抚慰,说道:“府君,时局已如此,多说也已是无用。尤其现下,费县已为力子都所得,郯县料之若无外援,必亦将失!当务之急,下吏以为,府君就不必再考虑这些事情了,而最好是先把力贼、董贼应付过去,先将我郡保住为是。”

“主簿,你说若无外援,郯县必亦将失,……不瞒你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啊!”

丁丹说着,举目望向了挂在堂壁上的一面地图。此图系是彩绘,正是徐州的疆域图。他的视线落在了沂平郡西边,紧邻沂平郡郡界的一座县城之上,这县城上写着一个字:郯。

……

郯县县北,数十里处,浓郁的夜色中,原本是空旷的野地之上,现下扎了两座大营,共有数千兵马驻扎。这数千兵马正就是奉力子都之命,前往攻打郯县的董宪等部兵马。

董宪帐中,董宪正在大发雷霆。

【作者题外话】:输了几天液,差不多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