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可从此处入手(1 / 2)

加入书签

“先生的上策是什么?”

黄香答道:“力大率的军令在此,从事可持军令,严令小力从事勠力攻城。此我之上策也。”

“……,先生的下策又是什么?”

黄香答道:“虽然这几天攻城,小力从事和秦从事两部未尽全力,但我部却是猛攻不止,守卒伤亡因已是颇重,在下愚见,从事是不是可以射箭书一道,试试劝降城内?此我之下策也。”

听完了黄香的上下两策,董宪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他的这两策等於没说。

力子都的军令,对董宪有用,小力从事是力子都的从弟,对小力从事却是没用;而至於劝降城内此策,若是有把握能够使城内投降的话,董宪又怎会等到现在还不用此策?

不过董宪也能明白黄香为何会献出这么两个计策。

委实当前所面对的局势太难了,纵然是智谋之士,仓促间,亦是很难找到破局之策的。

斟酌了会儿后,董宪说道:“先生之此两策,固然甚佳,可要想得行,恐皆不易!小力从事不见得会肯听从大率此令,此其一也;直到今日,城内犹顽抗不已,即便劝降,城内亦不见得会肯降,此其二也。”

“从事!我的这两条计策,若是单独只用其一,如从事所言,可能不太容易见效,但如果两策并用……”

董宪说道:“两策并用?”

“对,从事,如果两策并用,也许就会能有些作用了。”

董宪问道:“先生此话何意?怎么两策并用?”

黄香抚摸着玉如意,眼中透射出智慧的光芒,慢慢地说出了一段话来。

董宪听了,转颜大喜,拍案叫好,说道:“好,好!先生这个办法好!”

遂便按黄香意思,当场由黄朱起草,写了一封招降城内的文书,董宪落上自己的印款,裹到箭上,命了神箭手,射入城中。

……

守城战中,为避免动摇士气,凡城外射到城上的箭书,一律是不许捡起者私看的,必须立刻上交给他们的军官,再由军官一层层往上呈递,最终呈递到主将处。郯县城也不例外,这道招降的箭书射到城上后,经过一级级的呈交,不多时就被呈递到了东海太守案前。

东海太守姓杨,名叫杨伟,士族出身,其家累世二千石,他的祖父、父亲在前汉时,都曾出任过二千石的高官,他今年不到四十岁,出掌一郡,也已是秩为二千石了。从小到大,顺风顺水,他是半点苦没有吃过,到目前为止,他吃的最大的苦,就是郯县被围的这几日了。

这几天,他吃不好,睡不好,搞得浑圆的身段,都好像是瘦了不少。

从箭上把箭书取下,杨伟展开来看。

箭书的内容不长,他很快看完,看完之后,一言未发,把之放到了案上。

郯县县令、郯县县尉、郡府的功曹和主簿都在堂上,几个人眼巴巴的看着杨伟。

见他看完箭书后,没有要向他们解释的意思,郯县县令便问道:“敢问府君,箭书是何言辞?”

“还能是什么言辞?劝咱们投降罢了。”

郯县县令略微失望,说道:“劝降?是贼寇射来的箭书,不是援军射来的啊。”

“你这叫什么话?怎么可能会是援军射来的?莫说到现下尚无援兵的消息,便是援兵来了,城外头,四面俱是贼,援兵的箭书也射不进来。”

郯县县令说道:“是、是,是下吏想得差了。”忍不住,又说道,“府君,咱们城池被围,已有多日!这援军,却为何到现在迟迟不见?”

“你不知为何,我就能知么?向州府求援的文书,是咱俩一起写的,遣往州府送求援文书的军吏,更是你亲自送出郯县县城的,援兵为何至今不到?你问我,我问谁去?我怎会知晓!”

——就在董宪三部兵马渡过沂水,入到郯县境内的当天,杨伟和郯县令已派人去州府求援了。

郯县县尉是个大胡子,他摸着胡子,狐疑地说道:“府君,援兵到现在迟迟不来,会不会是……”

“会不会是什么?”

县尉说道:“州府现无多少兵马,会不会是因其兵少,不敢来援?”

“给州府的告急求援书,咱们派人送了,贼寇攻城,咱们这几天也一直都在尽心尽力地守了,该做的,咱们都做了,州府敢不敢来援,会不会来援?却是州府的事儿,不是咱们的事儿了!”

县尉瞠目结舌,说道:“府君,这也不能说只是州府的事儿吧?关系到的,可是咱们郯县城的安危啊!”

“你说得不错,关系到的是咱郯县城的安危,那你告诉我,咱们还能做些什么?”

县尉说道:“这……”

“州府若是果如你之所言,它是不敢来援,老兄,咱们又能怎么样?要不然,你潜出城去,赶往州府,求着、摧着州府赶紧派兵来援?”

县尉说道:“这、这……,府君,城外贼兵围之甚严,怕是无法出城。”

杨伟说道:“所以说,咱们能做的,都已做了,剩下的这些,州府的援兵会不会来,何时能来,都已是咱们管不了,也管不到的了!咱们再在这里说,又有何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