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交易与威胁!士绅的底气在哪里?(1 / 2)

加入书签

大小九卿。

    公侯勋贵。

    全都出现在了这本账簿上面。

    有一个算一个,谁都没能跑得了。

    就算他们自身没有贪腐受贿,但是他们背后的家族宗族可是没有少拿过。

    当然,朱厚照到底还是给刘健、马文升和张敷华这三位朝堂真王留下了一些体面,并没有点他们的名。

    挨个点名之后,小皇帝却发现自己心中的怒火,正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尽悲凉与心酸。

    或许,他父皇当年,也面临着这样可笑的局面吧?

    满朝公卿无一忠良,尽皆谋取私利侵占国利,还百般阻碍他革故鼎新推行新政!

    父皇啊父皇,这大明要如何才能中兴啊?!

    “国库空虚,军民困苦,现在终于找到源头了!”

    朱厚照神情冷漠地坐回龙椅,然后锐利目光扫视群臣。

    群臣全都把头埋得死死的,这个时候谁敢露头,小皇帝可是真会杀人的!

    “先前诸般,朕可以从轻处理!”

    “但是这盐课居国计之半,你们拿得未免太多了些!”

    “朕也不跟你们废话了,七成盐利归国库,半成盐利归灶户,自此以后成为定制,但凡少上半分,这六大运司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你们可以试试,看看朕敢不敢废了整个运司,直接让京军进驻六大盐场!”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饶是刘健、马文升和张敷华三人,都没能想到小皇帝竟然还有这一手。

    直接废掉运司,让京军进驻盐场,那等同于是盐政利益全部被中山侯汤昊所掌控,到时候各方势力别说从中分一杯羹了,他们若是敢向盐场伸手,中山侯就敢杀他们全家!

    所以,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两成半盐利,确实不少了。

    三位朝堂真王互相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下意见,随后齐声表态。

    “陛下英明!”

    继他们之后,英国公张懋也开了口。

    “陛下圣明!”

    自此,四位朝堂重臣开口,文武百官也只能硬着头皮附和表态。

    见到这一幕,朱厚照没有感到半分欣喜,只是觉得讽刺得很。

    野人啊野人,赶紧回来吧,朕一个人压力好大呐!

    与此同时,距离临清不远处的村落中。

    汤昊正带着汤木、左一刀等人悠哉悠哉地策马闲聊。

    “你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

    汤昊突然勒马止步,若有所思地开了口。

    “侯爷,咋滴了这是?”

    汤木立刻追问道:“要不咱还是回去坐船吧!”

    天杀的,明明说好坐船直达临清的,结果自家侯爷非要临时变卦,趁着某个夜色带他们偷偷溜下了船,连小囡囡都没带上。

    其实,不管是走陆路还是水路,大家都可以接受。

    毕竟以中山侯这万人敌的本事,就算是遇上了什么不开眼的毛贼,那也是对方的不幸。

    但是他娘地问题在于,他们出门可都没有带钱啊喂!

    以致于一行五十人,只能天天在这乡野山林里面打猎充饥,都不好意思去问百姓农户讨一口饭。

    毕竟现在这个世道,百姓农户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了,他们哪里还好意思去问人家要吃的。

    汤昊没好气地白了汤木一眼,咆哮道:“坐你大爷的船,船都开到临清了,你飞过去坐啊!”

    “这几日是少了你吃还是少了你喝啊,咱们出来开荤吃野味,伱天天叫唤什么啊?”

    眼瞅着汤昊急眼了,汤木立刻改口,讪笑道:“不是啊侯爷,我这不是考虑到常愣子嘛,你看他都快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众人寻声看去,只见常阔海有气无力地骑在马上,注意到汤昊的目光后,他只是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一个字。

    “饿!”

    众人见状顿时大笑不止,空气里面充满了快活气氛。

    汤昊也是哭笑不得,温声安抚道:“好好好,咱们加快速度,争取天黑之前抵达临清,到时候随便你怎么吃喝,行了吧?”

    “我要吃烤全羊!”

    “吃!”

    众人下意识地加快了速度,沿着管道一路疾驰。

    汤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主动提及了刚才的事情。

    “侯爷,您刚刚想说什么?”

    “没什么。”汤昊摇了摇头,“就是想问问你们,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想法没?”

    短暂沉默后,汤木率先开了口。

    “这些百姓的日子,过得确实……很辛苦。”

    “虽然看起来比那些灶户盐丁好出了不少,可是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只怕连日常温饱都不能解决。”

    解决百姓温饱,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哪怕是几百年后的天朝,也一直致力于这条艰辛道路上面。

    “那你们注意到没有,这每一个村镇里面,可都有着一些不事生产却能天天吃饱喝足的人。”

    汤昊扬起马鞭,指向了不远处的一座豪宅。

    当然,这所谓的“豪宅”,自然无法跟他的中山侯府相提并论,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上的。

    但是,在一排排低矮草屋土墙之中,这座雕梁画栋的高门宅邸犹如鹤立鸡群一般,显得很是突兀。

    众将顺着汤昊手指的方向看去,齐齐露出了思索之色。

    “侯爷,这应该是某个地方乡绅或者耆老吧!”

    左一刀罕见地开了口。

    主要他是害怕这位中山侯杀心骤起,一言不合地又想要杀人。

    所谓“耆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大明朝建立后百废待兴,并未立即制定统一的基层组织框架,各地的乡里组织有的是从元朝延续下来的,也有的是重新组编或创立的。

    直到洪武十四年,朝廷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里甲制度,为了教化的目的,又在里甲之内设立了老人制,规定在里甲之内,凡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有德行、有见识,而为大众所敬服者,每里推选三名、五名或十名老人,负责解决地方上的纠纷,督导人民勤务农桑,并且劝告人民遵守“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六伦之教训。

    说得再直白一点,里甲老人制度,就是大明朝廷的乡野基层组织,类似于后世农村里面的生产大队,而里长和甲长(大队长和书记)也大多都是这些耆老担任。

    但是问题在于,所谓耆老,一定就是德高望重吗?

    士绅乡绅可以不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但他们在这乡野一亩三分地上面,那肯定都是“德高望重”的,谁敢否认那就别想在这片乡野间活下去!

    而这里长甲长号称“管摄一里之事”,负责配合地方县衙官府向平民百姓征收赋税和安排徭役,所以这其实就是等同于朝廷将这项权力交给了乡绅士绅,最后的结果就是,出现了一个个“土皇帝”。

    “百姓穷苦,乡绅富裕,还真是海晏河清的中兴盛世啊!”

    汤昊满脸鄙夷地讥讽道,汤木、左一刀等人听后全都选择了闭嘴,就当做没有听到。

    毕竟,中山侯这话太过诛心了些。

    中兴之主,可是先帝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