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2)

加入书签

女孩子都喜欢逛街,俞轻也不例外。

在马车里窝了一天,所到之处都是田野和山峦,此刻突然置身于涌动的人流中,感觉一切都变得更加鲜活有趣起来。

迎风飘荡的酒幡,热气腾腾、松松软软的大包子,面香扑鼻的烧饼,沿街铺摆卖的琳琅满目的小物件,还有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的老货郎

陌生的城市,生活气息却是熟悉的。

俞轻东瞧瞧西看看,很快就到了刘驿丞指的胡同口。

铭记香铺门脸不大,内里颇为豪奢。

这让俞轻松了口气。

“二位客人这边请,要买什么”一位衣着素雅得体的二十左右岁的美貌妇人笑盈盈地走过来,把俞轻兄妹引到窗边的太师椅上就坐。

俞一帆把木盒放在案几上,“我们卖香,再买些香料。”

俞轻从盒子取出一张花笺递给妇人。

花笺是她自己做的,与一般姑娘喜欢的样子截然不同。

她的特色在于古拙,泛黄的纸张上印染着冬树和流水的痕迹,岁月感极浓。

墨香,搭配着淡淡的檀香,老气横秋,但耐人寻味。

妇人双手接过去,眼前登时一亮,夸赞道“客人的花笺雅致。”

俞轻微微颔首,“太太过奖了。”

“二位是京城人吧。”妇人没看上面写的是什么,而是又把纸张和花纹细细看了一遍,啧啧叹道,“纸张看起来粗犷,但材质细腻;花纹看似随意,但每一条纹路都恰到好处。实在了得。”

说完,她把花笺交给一旁的婢女,“把各色香料称好,用上等的盒子装了。”

婢女答应着下去了。

俞轻道“香塔是路上做的,还没干透,需要再晾晒几天,这支是样品,太太可以试试。”

她把打开的盒子推到妇人面前,从中取出一只细长的香。

妇人听说香没干透,先是有些诧异,但看到雕刻得或精致或有趣的香塔后又情不自禁地“哇”了一声。

塔香像塔,头对头地码放在盒子里。

每支寸许长,整整齐齐,像尺子量过的一样。

有的雕着云纹,有的雕着回纹,还有的干脆是青蛙、兔子、狐狸的形状,个个逼真可爱。

可爱的事物让人心生好感。

妇人再没二话,接过俞轻递过来的细香,让婢女取来香炉,亲自点燃了。

袅袅轻烟腾起,一股温暖又沉静的香氛漫延开来,味不浓,稍微分神便可将其忽略,但心明显地安静了下来。

妇人有些陶醉了。

俞轻起身,用案几上的剪刀剪掉燃烧的部分,说道“此香有助眠作用,燃的时间长了,太太会睡着的。”

妇人领教了,拿起盒子点了香塔的数量,颔首笑道“姑娘年纪轻轻就有这般手段,妾身委实佩服。这些香每支一两,小铺都收了,以后若还有尽管送来便是。”

这是行价,妇人是此中的行家。

俞轻笑道“我和哥哥去大燕关,离这里不算远,确实还会再来,我姓俞,敢问太太贵姓”

妇人正在取银票,闻言差点摔了装银票的匣子。

她知道两位客人是谁了,“原来是世子和俞大姑娘,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表妹,咱们可是正经亲戚呢。”

妇人名叫沈清,土生土长的隐州人,是俞老夫人亲妹妹的嫡孙女,彼此的亲缘关系不算太远。

但因距离的缘故,表姐妹只在幼时见过一次。

沈清大前年嫁进隐州大族丁家,去年,其夫君死在大金将领的刀下,现在是个寡妇。

武国允许寡妇再嫁。

然而,沈清守寡后,沈家家主有求于丁家,答应了丁家的无礼要求,逼着十七岁的沈清为其夫君守寡。

再过几天,也就是上上辈子的俞轻和亲之前,从俞老夫人口里听到了沈清与二叔通奸,悬梁自尽的消息。

老夫人把其当做反面例子,隐晦地教育了俞轻一番。

尽管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但她印象极为深刻。

俞轻觉得沈清不是那种人。

再说了,逼着十六七岁的年轻女人为死人守寡,丁家绝不是良善人家。

这其中说不定有什么误会。

不过,猜测是猜测,当不得真。

俞轻决定暗中查探此事,若能救她一命,方不辜负这番偶然相遇。

大家是亲戚,相处也就随意起来。

沈清拉着俞轻的手,笑道“表妹和表弟到了隐州地头,表姐就是地主,都听表姐的。咱不回驿馆,先去逛逛风景,再去吃好吃的,最后逛夜市,玩累了再回去。”

俞一帆就喜欢玩,满眼期待地看向俞轻。

俞轻道“按说都该听表姐的,但驿馆已经备下晚膳了,我们不回不好。表姐不若叫上两桌特色席面,送到驿馆,同我们一起用了晚膳再家去,如何”

如此一来,姬宴挑不出毛病,驿馆挑不出毛病,沈清还能跟诚王、俞家的名号挂一挂勾,给丁家个下马威。

大家都得利。

沈清杏眼弯弯,“还是表妹想的周到,表姐听你的。”

她打发婢女去邀月楼定了两桌最好的席面,同俞家兄妹一起出了香铺,乘上马车,径直沿着胡同往东去了。

马车一走,小圆子就拐了进来,飞快地钻进了铭记。

“你们这有凝神静气的香吗”他大喇喇地在椅子上坐下,又道,“可以助眠的那种。”

他是诚王身边的大红人,衣着装扮比寻常人讲究,气势也足。

婢女殷勤地倒上茶水,笑道“有的有的,老客稍等,奴家这就去拿。”

放下茶壶,婢女去柜台里取了几样,摆在高几上,又介绍道,“本来还有一种新品,效果应该最好,但眼下还没晾干,老客不妨过几日再来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